一個沒有書信的年代

標籤:

曾幾何時,人與人之間有一種聯繫方法,叫做寫信。那時候的人們,如果沒有住在一起,為了聯絡/聯繫對方,會把自己的意思寫在紙上,然後在一種叫信封的東西上寫上對方的地址,把紙摺疊起來放進信封,再把封口糊起來,最後在信封上貼上叫郵票的東西,再把信放到郵筒或拿到郵局寄出。

就算是住在一起的人,為了增進感情,或是有些難以開口的事情,也是會寫信告知對方,特別是熱戀的情侶。有的人甚至研究了很多種摺信紙的方法,每次收到信,都可能會是一種驚喜呢!

當然,由寫信到收信並且讀完信的時間是比較長的,沒有我們用電話、MSN、ICQ那麼快傳遞訊息,但那種期待收信的感覺,是現在的人不能感受到的,既有一種酸酸的感覺,也有一種甜甜的感覺,有一種思念的感覺,有一種濃濃的愛的感覺。啊!總而言之,就是一種複雜的感覺。

收到信後,一般的人會回信的。回信就是收信者寫一封信寄給寫信的人。這一往一還,就是那時候人們交往的方式,就跟我們用MSN差不多,不過那一個message可能要等幾星期甚至幾個月。當然,不回信也是許可的。一般長輩收到後輩的信,是可以不回的。反之,不回則是大大的不敬,是要受千夫所指的。

信又叫書,如寫給家人稱為家書,寫給情人叫情書。收到情書可想而知是多麼的甜蜜,那一定要好好珍藏起來,有空拿出來回味回味。就算將來沒有結局,那情書還是很珍貴的回憶呢!如果有幸結成連理,那這些情書都是見證,更不可丟棄。

信,在中國字裡又有誠實的意思,也有承諾的意思,所以人與人間的書信來往,也是一種盟約,確定大家的關係。如果非親非故,也不會隨便寫信給人吧?原來書信的來往已一早把大家的感情連繫起來,把大家的關係確立了。所以,那時候的人是很重視書信的。

在沒有書信的年代,取而代之的是電話、電郵、MSN,甚至是網上視像通話,聯繫方法比那時候更多樣化了。這本應該是一件好事,人與人應該會更親近。可惜,我看不到這些好處,更多的是網路上的爾虞我詐,因為對方不認識真實的自己,於是惡意欺騙,造成更大的隔閡。可歎啊!

有誰可以把我們重帶回有書信的年代?讓我們好好懂得去愛人,好好建立人與人的關係。

2 留言:

小藍 說...

早前蒙Electra小姐介紹,才得識朵雲軒的信箋:
http://18springs.blogspot.com/2006_02_01_18springs_archive.html

今天回家收到上海朋友寄來的包裹,原來裡面就是一套套朵雲軒的信箋。我曾跟她說過想要買,她便記在心裡,悄悄給我寄來作生日禮物。 她也特地用那些信箋給我寫了一封長長的信,我看著看著,心裡那份喜悅,很久沒感受過了。

信箋上的畫漂亮精緻,花草、仕女、水滸三國人物都栩栩如生,美得很,拿在手中看了又看,捨不得放下。 朵雲軒的信箋,果然名不虛傳。

捧著來信,看著信箋上一個一個的字,感到一陣溫暖,不禁掛念遠方的友人。

小P 說...

我就是書信的擁護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