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知幾,唉!禍害不淺

標籤:

書史通的劉知幾提出史學家應具備三才,史才,史學,史識,對於從史料的範圍,史料的採輯,史料的鑑別,史料的區分,至編纂的次序,史事的判斷,人物的評論,篇幅的剪裁,文字的修飾等,都有創造性的理論突破。可惜如此之結果,仍不能避免歷史紀錄成為一任人梳妝的妓女,一幅任人塗鴉的素壁。蓋因史學家之三才,令浩如煙海的真實紀錄不斷散佚,以致乎歷史的記述幾近於集體的創作,所有的史學論文實和一堆談論高達宇宙世紀歷史的沒差里幾。
簡單例子,中國行軍多有軍簿軍監,對戰事及將軍都有全面的書面記述,一來用之論功,二來可用以彈劾。然歷史遺下的不過九牛一毛,冰山一角,更多的內容跑去了說書演義之中,推說是中國史風異於西方終究是一方便之說,究其所以,還是史料的採輯鑑別惹的禍,不要就扔,遺害人間則勿錄於後世,是以鄭和西行之官方紀錄盡遭焚燬,多本名篇屢屢被禁以致失傳,幸者能於敦煌日本發現,不幸者就難逃沒埋歷史洪濤之厄運。
故可說三才非一史學家之本,而在收集所有史料令其傳之萬世,方為正道。時移世易,新學迭起,史學家應保後學能持有與其相同之條件,開創新風,勿以一家之言,斷萬世之智。
不錯,撓了這麼大個圈,我就是要非難那些拆盡廣州騎樓,重修上下九路,拆去中環天星卻說會保留有價值組件建在新建築中的傢伙。如此論調和雕飾歷史的史學家們又何異矣?抺去我們應記省的,保留其想要的再粉刷一翻,如此,香港成了某人想要的香港,廣州變成一人之廣州,豈不是荒天下之大謬,國破家亡之悲耶?

九牛一毛的微不足道
是的,是那麼一點配件
沒被寵幸甄選
留下
那你應該看見
從未有消失
身邊,路旁
在在自覺失去比得還多時
一切已遲,已遲
空望到
追悔無益的思憶

3 留言:

掬香齋主人 說...

其他的不談,我只想講講學校。
近幾年香港政府用了不少錢給學校興建"千禧校舍",很多很有特色在五十、六十年代建成的校舍紛紛遭到毀滅的命運,例如培道中學。我不欣賞這種"千禧校舍",簡直千篇一律、毫無特色,最重要還是毫不好看。
隨著生育率下跌,應該想辦法去改善教育,而非放在增大校舍樓面上。

陳列品 說...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陳列品 說...

統一了建設,才可方便進行思想上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