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為潮語事件,在香港網絡大典上連結上林忌之大文:潛水怕屈機 所有「潮」詞之古藉正解
林忌解頹唐,引自文選「王褒的《洞簫賦》:『頹唐遂往,長辭遠逝,漂不遠兮。』」,其實這個頹唐的解釋只是衰微的意思,如果真的要解頹廢的頹,應是典出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時人目 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懷』,李安國『頹唐如玉山之將崩』。」
另外林忌似乎以為「馬馬虎虎--來自滿語lalahuhu,意思是辦事不認真」,其實滿語的馬馬虎虎應是buksuhuri或hvluri malari,我想林忌可能受了維基的答案影響。不過也有不少人指出維基的資料多有錯誤。
我想馬馬虎虎或馬虎應該有兩種說法:
其一是來自《聊齋志異‧卷十一‧牛犢》中:「楚中一農人赴市歸,暫休於途。有術人後至,止與傾談。忽瞻農人曰:『子氣色不祥,三日內當退財,受官刑。』農人曰:『某官稅已完,生平不解爭鬥,刑何從至?』術人曰:『仆亦不知。但氣色如此,不可不慎之也!』農人頗不深信,拱別而歸。次日牧犢於野,有驛馬過,犢望見誤以為虎,直前觸之,馬斃。役報農人至官,官薄懲之,使償其馬。蓋水牛見虎必鬥,故販牛者露宿,輒以牛自衛;遙見馬過,急驅避之,恐其誤也。」,誤把馬當虎,合而併稱為馬虎。
其二《清稗類鈔‧方言類‧上海方言》上有寫:「馬馬虎虎,顢頇也,實即模模糊糊之轉音耳。混天糊塗,糊塗之至也。」,而1834年的《正音撮要》亦有「清清楚楚;麻麻糊糊」一條反義詞對比。另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九十二回:「我也勸他,說已經出到了二百四十萬了,還有那六十萬,值得了多少,麻麻糊糊拿了出來,好歹顧全個大局。」,馬馬虎虎即乃麻麻糊糊之音轉,當然少不了《孽海花‧第六回》:「馬馬虎虎逼著朝廷簽定,人不知鬼不覺依然把越南暗送。」
我個人認為第二種說法較可信,讀者不妨再考究一下這些詞語的來歷啦,頗有趣的。
無聊小考證
標籤:
純粹惡搞,
無聊小考證,
舒爾賽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