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沈乙僧」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沈乙僧」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寫在讀<評李怡社論>後

標籤:

本來四川地震,應該弔民問疾,而不是加入「論戰」,不過既然有人提出一些非常可異之論,就不妨提出一點補充。關於儒家與天譴說的關係,倉海君有一句話很準確:

古代神道設教,天子罪己一般只是禮文,除了一些腐儒外,真正的博學君子並不相信有「天譴」這回事。

不過這實在太有保留了,未夠徹底。出土新史料,基本鞏固和證實孔子的天已經擺脫殷商西周神化的傳統。上博楚簡《魯邦大旱》即其顯例。這記錄孔子與魯哀公和子貢於哀十五年的對話。魯國有大旱,哀公問孔子:「子不為我圖之?」孔子答:「邦大旱,毋乃失諸刑與德乎?唯正刑與德。」即認為要透過政治上的正當舉措以感上天來消弭災害。接著哀公質疑,以為民眾蒙昧,認災異為鬼神作祟,若不祭祀山川,百姓不會接受。孔子面對兩難,只好照顧民眾的認知水平,提出:「庶民知說之事鬼也,不知刑與德,如毋愛珪璧幣帛於山川,正刑與德,以事上天,鬼神感之,大旱必止矣。」至此似乎可以推論,孔子亦相信天人感應,但如果是,又何不直接求神了事?子貢之後責難本師:「抑吾子如其重命歟?」孔子答:
嗚呼,賜也,我告汝,命者,君子以為文,庶民以為神,如不命,王公豈不飽梁食肉哉?抑無如庶民何?
這表示君子不以庶民禱雨為然,而視之為禮,予以包容和保留。既然可以安撫災民情緒,以免「造成社會動盪」,何樂而不為呢?《韓詩外傳》三:
宋大水,魯人弔之...宋人應之曰:「寡人不仁,齋戒不修,使人不時,天加以災,又遺君憂,拜命之辱。」孔子聞之曰:「宋國其庶幾乎!」弟子曰:「何謂?」孔子曰:「昔者桀紂不任其過,其亡也忽焉,成湯文武知任其過,其興也勃焉。過而改之,是不過也。」宋人聞之,乃夙興夜寐,弔死問疾,戮力宇內,三年,歲豐政平。
於此孔子肯定宋君改過遷善,但若過度推論,孔子與庶民一般見識,「恐古人不受此誣也」。墨子即曾抨擊「儒以天為不明,以鬼為不神」(《墨子.公孟》)


要談否定天人感應的士大夫,不能略去王安石。對於洪範,王不用董仲舒劉向之說,另作新傳,晁公武概括為「以庶徵所謂若者,不當訓順,當訓如。人君之五事,如天之雨陽寒燠風而已。大意言天人不相干,雖有變異,不足畏也。」中有一段議論十分精彩,《臨川文集》六五:
然則世之言災異者,非乎?曰:「人君固輔相天地以理萬物者也。天地萬物不得其常,則恐懼修省,固亦其宜也。今或以為天有事變必由我,有是罪以致之,或以為災異自天事耳,何豫於我,我知修人事而已。蓋由前之說,則蔽而葸,由後之說,則固而怠,不蔽不葸,不固不怠者,亦以天變為己懼,不曰天之有某變,必以我為某事而致也。亦以天下之正理以正吾之失而已矣。此亦念用庶徵之意也。」
連朱熹亦言「荊公又却要一齊都不消說感應」可惜其學在南渡後被棄,在《宋元學案》中位置僅係雜學。

說了這麼多,不是特別要為儒家辯護,只是希望討論能夠實事求是,對於侈言董仲舒的評論員,想到朱一新一段話:「但此惟公羊為然,近儒乃推此意說群經...恣意顛倒,殆同戲劇,從古無此治經之法。」---《無邪堂答問》(1/23b-24a)

辦公室的白日夢

標籤:

話說某甲在某公司內長期不受重用, 又感到工作刻板, 苦悶, 沉重, 而且才能沒有得到舒展, 自覺龍游淺水, 最不幸是上司是一個不近人情,吹毛求疪,尖酸刻薄的殺人王. 某甲想, 再憋下去, 下一個徐步高會是自己的. 但皇天總算不負有心人, 某甲終於得到另一家大機構聘請, 得意忘形之際, 在交辭職信當日,他對老板拋下這句話.

"#$%^&*(! 你繼續留在這間鼻屎公司做你的大王吧!我現在不幹了!"

老板聽後, 不慍不火, 回了一句
"人望高處,水向低流, 這本是人之常情, 你走我不留, 你留我亦不趕, 希望閣下能在大公司做一粒出色的鼻屎吧."

答和傳惑用前韻

標籤: ,

攘臂群魔紂絕天, 森霏凍雨罨幽簷
蘭陵祭酒能袪蔽, 丈室維摩已忘言 *
句律精嚴規杜老, 胸懷澹宕拜坡仙
詅癡擲去瓊琚報, 顏厚酬君突厥鹽

*座中高談快論, 予不敢贊一辭

元旦試筆適患齒疾

標籤: ,

彈指春來養花天, 高樓昧爽鵲棲簷*
華陽煉形修上法, 漆吏乘道放卮言
趙瞿延年陪綵女, 文賓鬻履列金仙
先生豈慕丹邱術, 但乞清涼赤戎鹽

*<田家雜占>云鵲噪簷則有嘉客至

中夜一首贈祖弦

標籤: ,

中夜披衣起,寒檠代日光. 勞民何草草, 歲月去堂堂 .
兀坐囅然咲,憶我少年狂. 人間忌過潔, 天道箴晦藏 .
平生慕海寧,博雅擅青箱. 揅經探奧賾, 殷墟剖微茫 .
嗟予東門疾,十目下一行 .蟲魚蝕叢冊, 究竟為底忙.
靜室撫心弦, 賞音在何方 .簷霤穿堅石, 孤綆斷柱梁.
積憂寖成痗 ,愁壓似排牆. 含淚敬世尊, 持咒禮明王.
尻車神化駿 ,歘歘歷八荒 .法界無窮際 ,帝釋共徜徉 .
死後歸何所 ,或生建德鄉. 那謨阿彌陀, 或見清泰邦.
燙手諳茶沸, 濯足知水涼. 深撥有些子, 甘苦惺獨嘗.
本來無生滅, 緣散又何妨. 搴簾迎曉哢,廣宇燦琮璜.

題選堂先生詩後

標籤: ,

逃愁乃誦選翁詩 ,宛聽鈞天奏咸池
萬古中流自在意 ,江湖寥闊立多時

病榻消寒雜記

標籤:

舊同事離職 ,我要接管其職務, 由於一直不是我跟進, 起初當然有不少阻滯。我亦奇怪為何沒有適當的支援。最莫名其妙是,有日上級召我訓話 , 心想為何如此, 一定有人篤背炙。佛書有一中箭之喻 ,說愚人中箭 ,去見庸醫, 庸醫不但不拔箭敷藥 ,反而詳問射者為誰 ,箭有多長等廢話 。結果人當然死掉了。那麼究竟我得罪了誰, 是誰放我暗箭 ,我亦不想深究 ,但誰最有機我心知肚明 。返工已經勞累 ,再要我日日用懷疑眼光打量同事加重心理負擔 ,真是比庸醫更笨 ,我玩不起這個游戲 。結果我只是據理力爭, 而且許下改進的承諾 。當然 ,經一塹長一智 ,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無, 零設防是萬萬不能的 ,在人心千面的大世界中, 我們其實沒有很多資本 ,去回復古人結刎頸之交玉帛相見的遺風了, 所以帶眼觀人很重要 。但最重要是懂得反省 ,少說話多辦事, 加上一點機智 ,那就自然穩坐釣魚船了。此是「微波偶搖人, 小立待其定」也。 如是者一陣 ,我抖擻精神 ,加快進度 ,不過, 環境好像沒有配合我,做做做做做 ,別人還是當透明 ,我沒有得到預期的肯定與回報 。是失望, 但程度又未至於打沉我。化冷為熱, 用那句說話作鞭策才是最最實際的。 如何應付 ? 抵死啜核的廣州話有兩個字 : 吹咩?

很想喫火鍋, 中式西式日式, 甜的咸的皆可。 現在淡水魚恢復進港 ,希望可以喫到脆肉鯇魚啊 。想想新春秋也很像一鍋大雜燴 ,有激辛的 ,也有勁咸的 ,味道而且不賴。

冬夜無俚, 取馮定遠鈍吟集一讀 。覺得裡面格調甚"俗麗 ",不知趙秋谷何解推尊得那麼厲害。

也談悖論

標籤:

舒爾賽那篇悖論,我看不出是在諷刺誰。只覺東拼西湊,非常有趣。更即時想起孔稚珪<北山移文>,所謂”既文既博,亦玄亦史”,”談空空於釋部,攷玄玄於道流”,舒兄可以當之無愧矣。 以詹明信理論揆之,那似是一種pastiche而已。錢鍾書(或者我們的首領倉海君)行文一樣夾雜百家理論,中英法德文,難道又是諷刺挖苦錢氏不成?這樣實在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在我心中,舒兄絕不是”喪志於記誦,滅質於文采,且沾沾自喜,以為射名干利之具”(鶴山題跋.跋南軒與坐忘居士房公帖)的人,而是有真才實學之士,讀者留心他的”正字”文章便能明白。所以見了某些悖慢的指責,心裡有氣,不得已而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