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五十米深藍」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五十米深藍」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麻木二三事

標籤: ,

1. 或者界手/ 腳/ 身體任何一個部位, 都是為了感受痛楚, 對抗麻木, 重新肯定自己的存在和.

2. 麻木, 通常指沒有了感覺, 那麼麻木是否一種感覺? 回到起點, 究竟, 怎樣去感受麻木, 怎樣感到麻木, 怎樣去理解/ 介入麻木, 究竟, 麻木是什麼?

3. 在瑞典時, 就是露宿街頭那一晚, 我乘車到karlstad, 火車很快, 但, 出奇地靜, 感覺像子彈火車式的輕鐵, 車裡只有二三人. 兩邊的樹林不斷往後退, 我只想到林亨泰的一首詩:

〈風景No.2〉

防風林 的
外邊 還有
防風林 的
外邊 還有
防風林 的
外邊 還有

然而海 以及波的羅列
然而海 以及波的羅列


那一種靜, 不是令人難以忍受的靜, 感覺, 有點令人麻木, 就像坐了幾千萬光年, 連自己都不知道要飛往那個星球的感覺, 只是一種求恆的麻木, 永恆的靜.

《中論》裡的「四句」之研究

標籤: ,

《中論》裡的「四句」之研究
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BJ007/bj076_8.htm

如果有研究中論的朋友, 這篇應該要看一看, 看來我一路了解下來的中間有點錯誤, 問題在於用什麼形式的邏輯去解讀龍樹的四句. 如果有時間, 看來我放下了很久的書要重新再看了.

打工隨想

標籤: , , ,

由於打工的位置鄰近上書房, 所以經常看到一班學術或社會界的明星在那邊做talk show, 包括蔡某, 梁某, 蔡某, 以及消失多時的劉某. 劉某比以前整潔了很多, 尤其是那身貼西裝, 價值不菲. 我買了又杯子出的劉某舊書卡拉ok政治論, 再對比一下劉某的現實狀況, 不啻是一個諷刺. 書中第二章, 講及其老師"國師"劉某 (又是劉某), 擁有傳統中國文人學士的陰陽臉, 其中挖苦批評之處, 實在毒辣, 尤如打在七寸之上. 中國文化常說中國文人進廟堂, 是儒家思想, 在野, 是道家思想, 其實是文人權力欲滿足不滿足的表現, 當然這是一概而論, 但歷史上矯情者的確大有人在. 現在再回想劉某, 多年前曾在某電台節目說過不習慣ao生活, 所以脫逃, 現在卻成了顧問, 而且還大搞心戰, 政治化妝那套貝理雅 (不是英國), 美國式政治遊戲 (也不知是曾生教而不善, 還是他功力不足, 曾生還是那個矯揉造作的模樣). 劉某在書中常說, 學術與政治, 始終是兩條不同的道路, 但現在"又像燈蛾撲火般投身政治", 不人劉某是不當自己是文人, 與其師父不同, 還是"重複著他們的老路", 或許將來就會知道.

快餐常餐特餐

標籤: ,

政改方案綠皮書, 之唔係abc餐之麻, 都係麥兜有遠見

快餐常餐特餐
聲音演出:吳君如/黃秋生/麥兜

唔該!!我要一個常餐呀!!

常餐??常餐有咩食呀!!

同特餐一樣囉!!

咁特餐係咩黎鮁

同快餐咁上下囉

咁快餐又係咩黎鮁

車~快餐鎹咪係午餐

午餐食咩鮁

午餐同晚餐一樣鮁

咁晚餐又食鱓咩鮁

晚餐咩即係常餐囉

咁呀~我要兩個常餐呀

好野呀~我懐今日D常餐!!

唔好意思!!常餐賣哂播

唔~咁改要特餐呀

特餐~特餐有咩食呀!!

特餐咩即係午餐囉

午餐食乜野鮁

都係晚餐鰟D野囉

咁乜野係晚餐呀

同快餐一樣囉

咁快餐食咩鮁

係~快餐鎹咪係常餐囉

咁你頭先又話冇常餐

係呀~常餐係賣呀,咁你試唔試纒特餐呀!!

兩份特餐啦

唔好意思!!特餐賣哂播

唔~媽媽,不如改快餐呀

快餐有咩鮁

快餐即係常餐

咁常餐有咩鮁

常餐咪即係午餐囉

@也~咁午餐有咩食呀

午餐同晚餐一樣鮁

咁晚餐呢

晚餐咪即係特餐囉

車~咁你頭先又話冇特餐

係呀~特餐係賣呀,咁你試唔試纒個快餐呀!!一樣鮁姐

咁兩份快餐啦

唔好意思!!冇快餐呀

離唔離譜D呀!!咁你懐究竟有D咩餐呀

午餐呀,午餐呀好野呀,

點好野法呀

同晚餐一樣咁好野

咁晚餐又點好野法呀

同常餐一樣咁好野囉

咁常餐又點好野法呀

常餐~常餐一早賣咁啦,你話好唔好野

好啦好啦,要兩份午餐呀

唔好意思!!午餐賣哂,試唔試纒我懐個晚餐呀!!一樣鮁姐

日光日白,食乜鬼野晚餐呀

唉!!個名叫晚餐姐,其實咩即係午餐

好啦好啦,怕鰦你啦,要兩份晚餐呀,快D手呀

想快~想快就要快餐啦

文化界挑戰何文匯粵語正音 (轉貼)

標籤: ,

呢樣野好似好好玩:

文化界挑戰何文匯粵語正音 (星島) 04月 24日 星期二 03:30AM

內地大肚婆在港生子問題

標籤: ,

今日上毛小姐課, 大部分時間都在討論內地大肚婆在港生子問題, 這個問題已經實在太爛了, 根本就不是大問題, 某程度上誇大了事實的全部, 以及, 我個人覺得, 是觸及了某些人的神經, 才會放得這麼大. 其實在港產子的大肚婆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有一類是父母均非港人, 但有錢, 來港產子只是拿居港權, 孩子出世後不會留港, 情形和以前香港人到外國一樣, 這類不是問題; 另一類是父是香港人, 老婆來港產子, 只是插隊, 讓兒子老婆可以快點到來, 由於父親是香港人, 就算孩子將來拿綜援, 老婆用香港產婦服務, 是權利一部分, 如果你硬要說這些人不好, 這是另一個問題; 最後一類就是父母均非香港人, 產子後擺明居馬是貪香港的福利, 這類才是問題所在, 走不走數, 是行政問題, 這些應該可以很易擺平, 問題是最後一類人究竟佔總來港產子人數多少呢, 是否真的那麼誇張, 還是無張放大? 整體來看, 你要堵截這些人來港, 沒有可能, 除非硬來, 否則一日不改法制的話一日都會繼續有人來香港. 說回頭, 第二類人為人垢病的地方, 就是他們都普遍是低收入家庭, 來港產子後人口質素都會下降云云, 但這正是香港的問題, 香港正步向高收入人士俱樂部, 低收入的人愈來愈受抹黑, 歧視, 而問題正正是香港是一個有入沒出的地方, 香港其實自成一體, 由於制度不同, 低收入的香港人鮮有會離港, 只有繼續留在香港死頂, 結果在環境轉型之後, 這班人都變了犧牲品, 而且, 為什麼我們 這麼介意 (究竟是什麼人最介意) 這班人 (原諒我在此為他們構成了一個團體) 會拿綜援? 香港不是一個強調香港故事, 階級浮動, 只要你肯努力, 就可以出人頭地的社會嗎? 幾廿年來我們不是以這種意識形態生活的嗎? 為什麼我們總認為他們或他們的下一代總會停留在低收入的類別? 是否以前的某類人成了現今香港的基礎核心後, 反過來鞏固了現時的社會實況. 還是有感現在的香港已不再是以前處處機遇的地方, 階級流動開始停滯, 香港人已不可再慷慨起來? 還是擔心這班人會拖累他們, 令他們百上加斤, 不再相信香港神話? 抑或是對某種人的厭惡, 甚至是對自身的其中一個成份 (祖上是移民來, 不純粹是香港人) 的強烈排斥 (胡說) ? 香港愈來愈變得某種人的意識形態作主, 尤其是看到這些人對現境的強烈焦慮, 以及對某些階層的人的恐懼情緒. 我同情這班人的境況, 但問題是, 這些人的思想現在好像主導了社會的論調, 有時甚至和某的階層的人有磨擦, 或許這就是深層次矛盾.

標籤: ,



今日看過了三峽好人, 蠻好蠻好.

全 片其實以兩個人的故事做主線, 故事的地點都是在三峽的庫區. 基本上三明的故事為主, 趙濤的故事為副, 電影的主線都是在尋這個字, 三明尋老婆, 趙濤尋老公, 不過一個破鏡重圓, 一個好來好去分手. 與之前的相比 (我看過的站台, 世界), 三峽好人的故事性明顯增強, 但紀錄片的手法則有所減少, 不過仍然是很賈樟柯的風格. 電影大概都是要如實地表達中國三峽庫區的狀況, 透過外來人作為視點進入峽區去看. 其中有幾幕是很精彩. 當三明第一次去到奉節時, 三峽的拆卸工人教他認夔門, 拿出了一張紙幣, 把背面的圖案給他看. 個人解讀中我覺得幾有味道. 三峽整個工程, 得益的是什麼人? 是庫區居民? 是下游居民? 是官員? 還是拆卸工人? 整個三峽工程究竟是為人還是為錢? 錢和三峽成為同一樣的東西, 諷刺味道頗濃. 電影中的配樂亦很配合主題, 上海灘的音樂配合著移民的畫面, "浪奔 浪流 萬里濤濤江水永不休 淘盡了 世間事 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電影其中一幕三明去了一個夜晚的表演場地, 主音大唱酒干倘賣無, 鏡頭緩緩掃過一副副老實的庫區人民黝黑的面孔, 配合著歌詞"多麼熟悉的聲音 陪我多少年風和雨 從來不需要想起 永遠也不會忘記 沒有天那有地 沒有地那有家 沒有家那有你 沒有你那有我 假如你不曾養育我 給我溫暖的生活 假如你不曾保護我 我的命運將會是什麼", 導演想表達什麼樣的母體主線就顯而易見. 電影貫徹始終都是在說明同一個主題, 片中各人都是在圍繞著幾樣基本的東西而勞動, 就是片中出現的幾個字, 酒, 煙, 糖, 茶, 基本的生活所需. 到最後, 三明和一眾拆卸工人回山西挖煤, 每個人都在卑微的活著. 不過和世界一樣, 片中小馬哥的死, 好像有點不必要 (安娜和女主角在夜總會碰見) . 總體來說, 賈生的這部電影在紀錄片和電昐故事之間比以往取得了平衡 (或者是折衷, 商業化諸如此類) , 亦沒有那麼長 (105分鐘) , 比較好看.

最後三明兩夫婦吃糖的時候後面的一座大廈倒了下來, 讓我想起fight club男女主角最後一幕看著大廈被爆破倒下, "這是一個特別的時刻"

講 起三峽, 我十年前曾到過三峽一游, 當時因為大壩快動工, 所以趕緊去一遊. 片中出現的那個龍門大橋 (小三峽出口的那一座) 想當年是十分高的, 現在片中看似伸手可達. 十年間變化竟是那麼大, 高峽出平湖, 有時都不知道這工程的目的是什麼. 以後我或者會再去三峽, 但我心知我最懷念的還是以前水急浪翻, 兩面崖如鐵壁的三峽, 小三峽還有縴夫的三峽, 而不是平靜得一如十幾個船灣淡水湖的三峽.

看慣了節奏緩慢的賈生電影, 現在看其他電影反而覺得太快了.

大太監李蓮英

標籤: ,


看了田壯壯的大太監李蓮英, 一開始同治死了, 劉曉慶做的慈禧左一句他右一句他 (稱同治), 已經倒了一半胃口. 尤幸導演都算跟足歷史, 沒有故弄 玄虛, 好像是崔玉貴推珍妃下井 (是崔玉貴向宮女往談錄的口述作者曾侍候慈禧的宮女榮兒說的, 西狩回來後崔玉貴就被趕了出宮). 不過如果導演是想較 深地描寫慈禧或李蓮英的話, 我就覺得並不是太深入, 導演試圖用不同的歷史事年來表達李蓮英不同的一面, 好像和醇親王去檢視北洋水師的謹慎恭微, 對 慈禧的忠心耿耿, 討老婆時的衝突心理, 但卻年份太散亂, 不能好好的貫穿整個故事, 我寧願田生以一件事去描繪慈禧, 光緒和李蓮英的關係.

至於李蓮英的下場? 他在民國時突然暴斃, 野史記載他是被人殺害, 頭首分家, 後來紅衛兵挖了他的墓 (最鐘意挖人山墳), 證了這一點云云.

廁所奇遇記下

標籤: , ,

丙戍年 庚子月 十一月初五 丁亥日 每日胎神占方 : 倉庫床外西北 五行 : 屋上土 閉執位 沖蛇(辛已)煞西 彭祖百忌:丁不剃頭頭必生瘡 亥不嫁娶不利新郎 吉神宜趨 : 月德合 王日 宜 : 納采 訂盟 祭祀 沐浴 冠笄 合帳 裁衣 修造 動土 拆卸 移徙 入宅 安門 開倉 築堤 開廁 栽種 納畜 補垣 塞穴 凶神宜忌:遊禍 血支 重日 朱雀 忌:嫁娶 祈福 開光 掘井 安葬 行喪

我經過一條長長的走廊,燈光昏昏暗暗,走廊上滲著慘白的光華,旁邊商店綠色的霓虹燈管閃閃爍爍,拆卸、移徙,行了十七步,向右轉四十五度半,兩吋半的距離,看見那藍色的公仔,我開了門。

戊辰時 沖狗 煞南 時沖戊戍 司命 右弼 鳳輂 宜:作灶 祭祀 祈福 齋醮 酬神 修造 赴任 見貴 求財 出行 嫁娶 進人口 移徙 安葬 出恭。步行了七步,一步、兩步、三步、四步、五步、六步、七步,左轉三十七度,一九八五年的尿兜,拉開一九八七年levis的褲鍊,撒下了一泡一九五零年的尿。

轉身,步行五步半,來到一九九三年的雲石洗手盤前,按下一九七六年的水龍頭,流出二零零八年的水,我洗手。

離開,零點五秒的距離,按下那一八六零年的手抦,開門,三十七小時五十三分四十二秒後,我要你愛上了我己已時 沖豬 煞東 時沖己亥 日破 忌:日時相沖 諸事不宜

西元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二十一點十四分那瞬間的冬天,不太冷。

ps. 與舒爾賽合寫

再講天星

標籤: ,

尋日睇新聞, 見到d人真係有做野, 走去阻止d人拆天星, 有種, 不過都已經郁左手, 個鐘都拆左, 再保護對我黎講都無左意義. 電視見到果個古物唔知咩委員會個主席就把幾火, 聽距講野真係想搵屎淋距. 政府賴古咨, 古咨又賴唔記得, 賴委員, 委員又話同政府反映左, 真係想係每個人個lor柚度伸一腳. 有人提議話將成個天星搬走, 呢樣野又係無意義, 美利樓係要係中環見證番以前殖民地既權力地圖學先有意義, 而家搬左去赤柱, 真跡都變hyperreality. 天星要同大會堂同埋果一帶中環連埋黎講先有意義, 唔係同世界之窗有咩分別, 火都黎埋.

中環天星

標籤: ,

在我而言, 中環天星是獨一無二的, 即使尖沙咀的碼頭和中環差不多一樣, 我感覺自己有一部分死掉. 今日鏗鏘集說了我想說的東西, 對於那個新的碼頭, 我仍然是那一句, 我有飛彈第一個就炸了它, 有人說得好, 活像迪士尼公園. 至於那些團體, 我強烈建議, 如果你真的那麼想保護鐘樓的話, 如果白痴政府一意孤行, 夠薑的就圍坐在鐘樓前保護它.

政局

標籤: ,

早前信報有人倡議中國政治模式可以效法日本一個半黨, 共產黨依然是大黨, 依然可以差不多穩執執政權, 這個想法在我看來無疑天真得可笑, 先不說可行性, 就說共產黨本身性質已經是無產階級專政 (不是無產階級的專政, 而是為無產階級的利益而專政) , 他們眼裡容得下一粒沙子? 權力可以共享? 軍權不是牢牢抓在手裡? 不要說笑了. 整個政制背後的理念完全不同, 即使搬字過紙, 也不一樣. 何況, 現在中國的情況是, 中央有中央的一套, 地方有地方的一套, 中央還可以控制地方到什麼一個程度, 是一個疑問, 無疑全國規劃還在中央手裡, 中紀委或政委有權查, 調, 革地方大員, 但年中有多少瀆職事件, 但有多少官員下馬, 有多少高級的職員下馬? 對上一個市長級下馬的, 是老江時代的陳希同了, 現在才來一個陳良宇, 陳希同說的好, 我貪污, 伏法正常, 但作為共產黨總書記的江澤民是否同樣有責任?

看完今日的新聞透視, 心裡不禁問, 全國究竟有幾多這樣的事在發生/ 已發生? 從內部改革的希望已變得絕望, 還不是要看著內塌的來臨?

台灣那邊遊戲也差不多玩完了, 基於策略, 四大天王不得不陪陳總統顛下去, 施明德也應該稍為退一退, 尤其是發動攻擊只會落人口實, 不待陳總統來, 馬英九也會收拾你, 下一步就是在立法院玩政治遊戲. 其實兵行險著的話, 可以推動倒閣案, 迫陳總統解散立委會重選, 到時泛藍可以拿到三分二的席位, 倒總統案也可以通過, 不過真的太險, 誰人會像韋小寶一樣押大小, 從子午谷直去長安. 應該慶幸的, 是台灣的政制, 不像其實東南亞國家的, 硬要弄致兵戎相見, 也要讚一讚他們深慶得人, 選了個大賴皮上台.

野火集二十週年紀念版

標籤: ,

我也來湊熱鬧, 雖然比起各位學問差遠了, 不過都在此獻獻醜


看完龍應台的野火集二十週年紀念版, 一直想寫點東西, 不過太懶又忙, 一直拖到現在.

相對於野火集的內容, 我比較關注的, 反而是龍應台在難局一文開頭所說的寫作策略. 說真的野火集的文章內容很多屬於揭露黑暗的現實, 鼓動當代的台灣好好反思, 為何甘於現狀而不試圖改變, 多作投訴, 多反思現在的社會問題, 可能會有人認為, 以龍應台的功力, 所能揭露的, 批判的, 對象不應只是局級, 市級行政機關, 而是最終的權力機關, 當時的國民黨政府, 這正正是後面楊渡在"檢驗龍應台"一文中批評: 媚俗. 即龍小姐不會直接攻擊當時的國民黨政府, 她在走鋼線, 一方面提出很多黑暗的社會現象, 一方面, 不會直接挑戰政權的威信, 這是一種寫作策略, 她不甘心只做地下報紙, 只能供給一小撮人閱讀, 她認為不是最有效的方法, 龍小姐選擇了一群更大的社會大眾, 於是她寫了野火集, 用更淺顯的文字和道理, 鼓動/ 煽動大眾試圖反思和反抗 (最終目的) 當代社會問題, 以及其根源, 其核心策略就是, 你為什麼還能對這個環境, 這些事情忍下去, 你是否中國人? 推下去, 其訊息是: 是人的都不會忍, 你能忍, 是否還是一個人? 寫完一篇後, 她會檢查一次, 是否小販夫走卒都可以看得懂, 對於當權者, 龍小姐的策略是盡量不挑戰其權力機制, 而是以游擊戰的方式, 講一些"常識" , 盡量不觸動當權者的神經, 避免查禁, 以策略換取時間, 以時間換取空間, 多寫, 多讓不同的人接觸其交字, 從而發揮影響力, 而楊渡即評之為媚俗. 楊渡認為龍小姐不是一個徹底的批判者, 舉了很多例子, 例如軍購案, 台灣本土問題, 去中國化等, 龍小姐都未有作出批判. 我認為將這些近期問題和廿年前的寫作環境和策略摻雜, 並不公允, 我對龍小姐近期的寫作未有認識, 暫不作評論, 但好像另一篇文章向陽的從當家到作主所說, 龍小姐選擇發聲的平台乃是作在政府監控的報紙上, 不觸動當權者的神經是其策略, 龍小姐之不這樣做是因為場域限制, 非不為也. 而且龍小姐有根本的信念, 就是一個人要是有獨立的思考能力, 一定會看到問題的癥結所在, 而且不合理的體制可以存在, 在於大眾的允許, 比體制更根本的, 是個人的問題. 對於這種寫作策略, 我覺得是聰明而有效, 至少在當年的回響來說.

至於龍小姐開頭那篇"新的野火, 從那裡開始的?"的現今台灣問題, 我反而覺得龍小姐急切了些, 始終台灣還在學習什麼是真正的民主 (勞生的模仿) 還在摸索什麼形式的民主最適合國情, 一蹴即就不太實際, 現今的台灣政治環境, 民主的政治, 所產生的選舉現象, 可能不太健康, 經歷過威權時代的人, 可能會質疑究竟我們推倒了什麼, 現今的情況比以前的好像沒多異樣, 但實情就像"八十年代這樣走過"中的那個司機所說:"以前的特權是合法化, 體制化, 合法體制到你根本不知道它是特權. 現在是個人行為, 而且你知道它是非法的. 差別可大." 必先離開消毒病房才能建立的免疫能力. 龍小姐, 應該高興的是, 你台灣有我們香港沒有的一樣東西, 那是你們自己爭取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