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吐納功源出韓國?

標籤:




( 為蕪文修飾補苴,重登於此。乙真。)


瀏覽〈東方日報〉副刊,有文章介紹韓國化妝品牌「雪花秀」的Spa,推銷韓式地道「相生」的「精、氣、神」美容哲學。我大奇之,但往下看,發覺其實毫不地道。裡面說:


值得一提的還有於完成療程後進行、源自著名思想家李退溪《去病延壽六字訣》的相生呼吸法,根據所選的護理療程及客人本身情況,發出六種聲響,其中之一從身體最弱位置注入能量,有助強健肝、肺、心、腎、脾及三焦,由頭到尾正中中國人追求內外美兼備的審美準則!


先發一些小牢騷。且不質疑源出尊奉程朱的東海大儒李退溪是否「拉虎皮作大旗」的依托,那套服氣導引之術根本是道教中上清法門的支脈,煞有介事說「正中中國人審美原則」,不是太數典忘祖了嗎?素聞近年韓國有攘竊我國文化以為彼土傳統之事,這又是否其一端?還有,描述過程須「發出六種聲響」,我不知記者是照該美容中心的公關宣傳依書直說,抑或個人憑空懸揣,殊不知六字傳統功法本是「靜功」,明冷謙《修齡要指》等養生家言就是諄諄告人「切勿出聲聞口耳」的。這些錯訛,稍為用心,原可修補彌縫的。

論六字訣者,多溯源於莊子《刻意篇》中一截:「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不能說大謬,但往往就忽略了其下一大段批評:「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始也。聖人休休焉則平易矣,平易則恬淡矣。平易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德全而神不虧,故曰聖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於此,可知蒙叟頗嗤刻意養形以求長生,反而倡揚平易恬淡損嗇忘形以養神的。 梁陶弘景《養性延命錄‧服氣療病篇第四》:「納氣有一,吐氣有六。謂吹、呼、唏、呴、噓、呬,皆出氣也。」(注一) 書名以「養性」、「延命」並舉,卻不存軒輊之意。《道藏》正一部收《上清黃庭五藏六府真人玉軸經》一卷,則踵事增華,以六法對治心肺肝脾腎膽之疾。但我不明白為何不列入專收上清典籍的洞真部,反而在四輔之中。而後世衍生功法,與此稍異,以三焦代替了膽,而且以四季或時辰,再不以朱雀青龍、白狩鳳凰、白鹿龜蛇配以各器官了。( 注二 )而以三焦代膽,尤能覘見此訣由道法偏向醫學之發展。不過要千萬注意分辨這裡的三焦不是唐梁丘子講那種「氣化」了的三焦,而是《黃帝內經》、《靈樞》所述切實之三焦。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營氣論》:「營氣之道,納穀為寶。穀入於胃,氣傳之肺,流溢於中,布散於外」胃吸收穀糧,產生精氣之後,就要依靠三焦周流全身了。夫醫家之三焦,上焦,出胃口上,主納而不出,負責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乃化而為血以奉身;中焦在胃中脘,主腐蒸水谷;下焦主分別清濁,主出而不納,在臍下一寸。故《難經》云:「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又《素問‧靈蘭秘典》:「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體用瞭然。而道士修煉,重於辟谷,故此持論不及與胃有密切關係的三焦,也是題中應有之義。清徐文弼《壽世傳真》〈六字行功依式樣歌〉:「三焦有病急須嘻,古聖留言最上醫,若或通和去壅塞,不因此法又何知。」這就是後世據醫理推衍演化六字訣的一證。另外洞玄部收《黃庭內景五藏六腑補泄圖》一卷,內容與《玉軸經》相似,但附以草木藥方,像〈相肺臟病法〉中有排風散方,包含人參、防風、羌活、沙參、天雄等。這種術法,葛洪應該反對罷:「不得金丹,但服草木之藥及修小術者,可以延年遲死耳,不得仙也。」(《抱朴子‧極言》)上清派則一定輕視(注三),所以不在洞真是頗諦當的。此經雖以黃庭冠首,實則與黃庭關係不大,一來存神守一等事近乎絕跡,而且黃庭所講五藏之神乃是人形,而此則仍係獸形神也。

另外我見到有些網頁談六字功,引述宋曾慥《道樞‧眾妙篇》時,以「著重於煉氣」來介紹,則不免與唐孫思邈那一套講混了。曾氏談噓呬呵吹呼嘻之道時,一如陶貞白,是扣連咽津來講的,每完成一套吐息,即輔以咽津。但孫真人〈存神煉氣訣〉明云:「此法不服氣、不咽津、不辛苦,要吃便吃,須休即休,自由自在,無阻無礙。」涇渭分殊。之後更有「攝心靜慮」、「五時七候,入胎定觀」之說,總之整個方法重點在內氣,並非外氣也。

(注一):《真誥》十:「夫學生之道,當先治病。不使體有虛邪及血少腦減津液穢滯也。不先冶病,雖服食行炁,無益於身。昔有道士王仲甫者,少乃有意好事神仙恒吸引二景餐霞之法四十餘年,都不覺益。後南嶽真人忽降仲甫而教之云:子所以不得度者以子身有大病、腦宮虧減、筋液不注、靈津未溢,雖復接景餐霞,故未為身益。」

(注二):五藏取象於靈獸,固然沿承陰陽五行之說,或可能是參考對自然界的觀察。《雲笈七籤》三十四〈太清導引養生經〉記有蝦蟆行氣法、魚鱉行氣法。巢元方《養生導引法》記蝦蟆、蛇、龜、騖、雁、龍行氣。

(注三):《真誥》八〈定錄仙人答孔求乞藥方〉:「自未得和神靜形,俯頫幽精者,疾源或與年而積耶?若未能用交賒之途者,將奚促促於藥?」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