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入羊口》:民主底下無對錯

標籤:



So called democracy

片中有三條交織的線索:Dr. Malley(Robert Redford飾)和學生Todd, Senator Ivring(Tom Cruise飾)和Reporter Janine(Meryl Streep飾),以及戰場上的同學兼戰友的Arian和Ernest。這三條線索構成了三個場,每個場內的二者彼此有抵抗,而三個場之間又相互抵抗。導演的意圖即是批評美國在中東發動的一系列戰爭建立在錯誤的前提上,這觸發了對所謂的民主機制的反思。

Dr. Malley處在一個較為尷尬的境地上。盡管經歷過越戰的創傷,但是他依然沒有對這個國家喪失信心,他通過教授學生來施展自己的抱負,這個抱負就是希望學生們都能夠關心政治,在他看來,越多人對政治和國家前途的關心,則越可能獲得比戰爭更具有積極力量的推動這個國家走上光明的前途。然而令他意料之外的是,他的學生Arian和Ernest均以參軍加入阿富汗戰爭作為最能為國家效力的方式,而另一個極端則是學生Todd卻在看透政治把戲、權謀較量後對政治徹底放棄信心。而Dr. Malley並不希望他的學生卷入戰爭,並成為這場錯誤政治決策下的犧牲品,同時也更不願意青年人對政治漠不關心,這無疑是讓這個國家在錯誤的路途上滑得更遠卻喪失了挽回的希望。

該部影片尤其飽受評論家詬病的地方在於對話太多。The Boston Globe有評論就稱其為 “political drama feels more like a lecture”。整部影片與其說是影片,不如說是一系列的講演和訓誡:議員訓誡記者,教授訓誡學生,那兩個給了教授希望的學生訓誡了他們的同學,中校訓誡軍隊。

的確,影片的對話非常多。好在這些對話尚算精彩,快速有力,引人發思。也許從電影藝術的構造元素上來看,這是個硬傷,但是對某些觀眾如我這般不用擔任奧斯卡評委、卻被對話吸引住者則不會介意這個問題。盡管這部片子在美國、歐洲等地相繼上映後遭遇到影評家的炮轟,但是依然有其可觀之處。至少對於一個生活在普遍缺乏民主的國家的人來說,即便影片瓦解了民主的神話意義,但是這種瓦解過程也許對於遠處觀望並未曾獲得的群族來說又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重構。這或許更能說明,可被證偽的東西更少具有欺騙性。

The Hollywood Reporter認為導演和編劇以冷靜和非情緒化的方式向觀眾呈現了支持和反對美軍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觀點,由此觸發觀眾的深思。Redford的這部影片訴諸於那些認為美軍發動戰爭是錯誤的人群的觀點,但他負責任的基調將會吸引更為廣泛的觀眾群。這是眾多評論中難以多見的肯定態度。當然,這也許跟影片在好萊塢制作有關。

The disoriented medias

媒介是不是獨立的,這個問題是應然性還是必然性,始終沒有一個定論。但在這部影片中,清晰地看到了最為透明的民主機制下,作為第四權的媒體依然無法保持獨立。就像阿湯哥在片中飾演的參議員所說的那樣,媒體就像是煙,哪裡有風往哪裡跑。

這場比一戰時間還長的戰爭的錯誤是在時間中顯現的,就像水分在陽光下漸漸蒸發後才慢慢露出鹽粒。政府是背負這個罪名的罪人,但是媒體卻同樣是伙同犯,而民眾也照樣逃脫不了干系。為了不挑戰遭受9·11恐怖襲擊後失措的神經,不違背美國發動戰爭之初高漲的民意,媒體統一地保持了選擇性發言,“順應民意”地發表了那些非常具有愛國精神的支持言論。

可是當白森森的鹽粒顯露出來時,媒體和民眾發現了自己當初的失誤,匆匆逃離原來的立場,試圖拉回這艘駛錯方向的航船,然而政府卻深陷戰爭的泥潭無法自控。此時的媒體該如何?拼命揭發政府的主戰政策,還是沿著既有的道路、助其一臂之力以期通過高漲的民意支持來獲得戰爭的勝利?誰又能證明揭發就能夠挽回錯誤和損失,或者說不會失去得更多?如何又能證明繼續沿著原路前進則一定能獲得成功?

此刻單純說媒體的責任就是要揭示真相,尋求正義,有點天真得近乎傻了。當事關國家利益、個人自由、民主出路的時候,任何一個決定都可能造成失敗。而這個世界的一個規則是失敗便是錯誤,而成功的最終會被公認。

Janine最後的抉擇是什麼:遵照頭兒的要求,寫出一篇僅僅聽從政府一面之詞而無法獲得求證的“宣傳辭令”,還是堅持作為一個從業四十年的經驗豐富的老記者的良知和職業道德而放棄?

政客,媒體,教育者,軍隊長官,以及順從的公眾被聚集在一起,影片呈現出一個沒有答案卻雲集了許多重要問題的思考場域。

我不得不去想,民主到底帶來了什麼?沒有人說民主一定會帶來光明和正確的前途,它只是提供了一個可以由全體公眾進行自我命運選擇的可能,它保證了過程和程序但並不保證結果。盡管這最壞的可能是將全體引入墳墓,但我依然覺得它偉大。對於飽受專制極權美麗謊言、個人權利和意志喪失久矣的民族或國家來說,即便能這樣走入墳墓,也是比被他人推進墳墓更為合適。

作者: 黎薇伊, Adxonist

4 留言:

匿名 說...

不錯

倉海君 說...

照文章所言,民主能保證的只是某種「程序正義」,但這種正義似乎只是現代社會才特別重視,而它之所以受到重視,可能就是要確保可以保證程序的民主得到認可,兩者彷彿形成一個循環。我不是說民主不好,但說到底,一般人要的其實只是結果。如果不想走入「墳墓」,我認為不一定要訴諸社會制度,個人修為可能更加重要,也更容易讓每一個人掌握,這兩個維度不可偏廢。所以我還是樂觀的。

道士 說...

這套戲湊雜﹑教說式的直敘我覺得藝術價值不大﹐有點讀著扮有深度對白的感覺﹐如果用來惡補時事略略看看卻還不錯。我一直對政治的看法也差不多﹐因此盡管女主角扮震驚又交足戲之餘﹐我心內不禁想﹐"唔會真係有個多年新聞記者咁傻咁天真呱?" 新聞被政治家利用為其喉舌而引發戰事真係還算新聞?

extended comment: 柒智柱

kemuiyone 說...

i like this movie, thanks Li for posting all the external commentary into the post.

i think i now understand more about the hawkish view in the States, and how blind they are trying to commit the same mistake again and again.

actually, if you remember the presentation by the two students, "engagement", i thought it shows how contrary that country is, how bad is i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how vulnerable it's infrastructure, and yet, how aggresive they wanna be, to rule the world. so real comparing to the current real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