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

標籤:



《鐵達尼號》這部電影風靡全球觀眾,從來沒有觀眾說這電影「造假」,說鐵達尼不是真的,說撞冰山不是真的,說阿積露絲不是真的。



但是,看《變變變生命力》,看到獅子老虎的野生生態,如果發現牠們原來是經過演練安排的話,是原來活在保護區內的動物來的,觀眾便一定會感到憤怒。



很多時對一個節目,採取甚麼的觀賞準則,沒有一定的標準。



奧運開幕儀式,當中「歌唱祖國」的部分,原來不是由台上的林妙可唱的,而是由楊沛宜主唱的,於是一眾人等,又再大大失望,指這是「造假」,「中國人欺騙世界」等等。



可是,這次「幕後代唱」風波根本是大會當局自行找回幕後代唱的小女孩才公諸於世的,而且只要看看當晚的場刊便知道,根本一開始這個節目便是由幾個小女孩通力合作達到最好效果的。

所以,其實這些香港人,與大會當局其實採取了不同的準則去看這個綜合表演,觀眾要求的是如紀錄片一樣的「真實性」,而大會當局要求的其實是綜合表演的「效果性」。這兩者之間原本不必有矛盾,要的只是過程透明,讓人知道發生甚麼事情之餘,互相明白這是兩套不同的準則。
可惜的是,只要事情發生在中國,不少人便失禁地採取一種幾近不合理的標準來看事物,只要不達「標」,便失禁似地將一大堆廉價的評論吐出來,諸如「這個民族沒有希望」、「造假成了中國國粹」、「甚麼也可以假」等等,一眾「評論家」彷彿都突然「憶苦思甜」起來。



場刊清楚列明,假在哪裡?大會當局這樣的安排是為了演出的效果,就像電影中出現的特效一樣。列明了表演的參與者有誰,事後也主動找那個幕後代唱的小孩子,「假」在哪裡?有些人要求的現場表演,但其實一直以來,開幕儀式的表演都是要求效果為要!重點只是在於有沒有交代罷了。



1992年的巴塞隆拿奧運會,最後由殘奧會射箭運動員雷波洛用弓箭將火把射出,點燃奧運聖火。而事實上,點燃聖火的弓箭是拋物線一樣越過聖火盆,飛到場外的。當時的直播播出來時效果卻像是弓箭點燃了聖火盆,部分地方轉播時有說明這種安排。那這又算不算「造假」了?



最多可以說,有關當局當時的交代不夠清楚,但這與「造假」有本質上的分別!究竟各位「評論家」心中的「造假」是甚麼定義?為了效果而採用較低風險的做法,向來都是如此,場刊也實在刊出了參與唱歌的孩子名字,究竟「假」在哪裡?



頂多能夠爭拗的地方,是兩方面對「表演」的不同詮釋,就像文首提及的電影效果式和紀錄片式一樣。大家要求的是一個紀錄片一樣程度的開幕儀式嗎?紀錄甚麼?



(92年巴塞隆拿奧運會點燃聖火片段:http://hk.youtube.com/watch?v=Fca-MbAKOV0



發展下去,甚至有人說用火箭射穿雲層打散雨雲製造好天氣也是「造假」。天!這樣下來,根本所有為大會所作的安排也可以叫作造假了!交通管制是造假,入場限制是造假,因為都不是原有的安排!那麼司儀用擴音器說話叫不叫造假?女士化妝叫不叫造假?這算是哪門子的標準?
根本事件就不能叫作「造假」!



問題的根本,反而是主辦當局以「影響國家形象、利益」為由不讓楊小妹亮相。楊小妹處於換牙時期,這年紀牙齒不整齊本是人之常情,原本不應該以這種理由不讓她上台。以貌取人這種準則本身固然不對,這樣對一個七歲的小妹妹說更加有損自尊,嚴重的更可能令她有錯誤的價值觀。
更何況,即使找了楊小妹,也不見得會到「影響國家利益」的層面吧!這種負擔對於楊小妹來說未免是太沉重了點!即使是參賽的運動員也一樣,很多時背負著「非勝不可」的壓力,在矚目的賽事更是如此。不過其實現在的中國跟李寧時代的中國已自有不同,社會也逐漸明白過度的期望與壓力對運動員只有負面影響,所以這一屆奧運會,運動員面對壓力已有更好的處理方法。但整體而言,雖然有進步,但運動員仍跳不出「要做民族英雄」的期許陰霾,一項運動的成敗竟變成彷彿牽涉整個民族尊嚴一樣的重枷。



而每當中國運動員跟日本、美國等隊伍對壘時,中國民眾的激情似乎有點太過了。體育競技的原意應該是競爭之餘惺惺相惜,而不應滲入太多的「國仇家恨」的。就像以前中學時的學界運動一樣,在賽場上大家可以爭個你死我活,打氣時也實在與其他學校半點不讓,可是其實私底下是對對手惺惺相惜的。現在中國國內似乎還未有這種社會氛圍,而只有一種你死我活的氣氛,「美帝」、「小日本」、「倭國」的輕蔑稱呼不難看見,這似乎不是應有的態度。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