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用唔怕買貴」與「好過幫人供樓」

標籤: ,

「自用唔怕買貴」與「好過幫人供樓」

不知什麼原因,我父母總希望我早日買樓,甚至是在樓價回升到金融海嘯前水位的時候,依然故我,所持的理由是「自用唔怕買貴」與「好過幫人供樓」。

「自用唔怕買貴」是一句似是而非的說話。首先,買貴了就是買貴了,捱了價就是捱了價。而且,為何買樓買貴三五十萬就唔怕,平日食飯買衫一百幾十卻要斤斤計較?難道吃下自己肚裡的飯、穿在自己身上的衣服不是「自用」的?難道你會十元買個飯盒,升到十五元就食到一半唔食兼放盤買比你隔離位個同事?更經典的是,老死梁先生將「自用唔怕買貴」的邏輯發揮到極致,說怪不得不少人娶醜女惡婆做妻子,因為多難頂也是「自用」而已,又不是要放租給別人。

「好過幫人供樓」又是另一迷思。交租的確是將金錢給了業主,但供樓何嘗不是將金錢給了銀行?我現單位的租金,扣除近千元的管理費和業主還銀行利息之數,每月僅有一二千元落袋,以此金額去幫他供樓的話,不知要多少年才供得完。

我不是說不要買樓,如果靜候機會低價入貨,自用或在高位出貨,有何不好?但時機未到不妨先租屋住,二人家庭計月租七八千的話,幫人供樓一年也不會超過十萬,但高位接貨或亂買假豪宅新樓,則分分鐘捱價三五十萬而且蟹足三五年。租租下如果突然遇到時機,也可以買樓後放租,或買連租約單位,以此租養彼租又有何不可?

3 留言:

HS 說...

住.....是一種需要,要完成這個需要,在香港,最容易的辦法是付錢,當作支出。

租....每月8400,一年10萬。

每月8400,可以租.....樓價250萬的樓 (以息率4%靠估,以方便計算....當然,花多點時間,一定找到更加好的....)

250萬的30% = 75萬 ..... 首期

計算機會成本、風險,先估計年期....如果以買樓計,用5年以方便計算

假設有75萬.....
1) 存港幣定期 ... 0.35% 一年2625,五年13125 ....五年後得回76萬3千..無風險....

2) 存外幣,收4%...以第一個月計算,每月收息2500....用EXCEL計60期 ....五年後得回91萬 ....以紐西蘭估計....可能有賺20% .... 如果係上兩個月4.2價位買,現時5.0....但係,如果是一年前6.0買,就係 -17%.....計算20%的匯兌風險,可收回資金72萬~109萬...

3) 自已買樓租給自已....
a) 厘印1.5% ... 37500
b) 每月管理費1000,五年6萬
c) 差餉、地租 ... 8%...每年8000,五年4萬
d) 供樓支出...固定供款6108 (將支出全數攤分在5年內8400 - 625 - 1000 - 667)
e) 年息3%....五年後負債164萬, 年息4%....五年後負債173萬, 年息5%....五年後負債183萬

風險....利息 +/-1%,相等於10萬,樓價+/-10%,相等25萬

以利息上調1%,樓價下調10% ... 五年後取回40萬 .... 利息上調2%,樓價下調20% ... 差不多清袋....

如果利息持平,樓價持平...五年後取回75萬

經過一輪計算.....「好過幫人供樓」未必真確....正如你所講...都幫不了多少...

匿名 說...

其实房东未尝不是「幫人供樓」,自己供樓却住不得,岂不是帮人?!

說...

上一輩的人要穩定, 要安全感, 所以總覺得「有瓦遮頭」是很重要的。吃, 可以節省一點, 吃飽就是了。可住的話, 不是自己的房子就覺得不安穩。

然他們沒想過現在的樓價根本是貴得不合理, 買樓是困死了自己,待得你供完了,房子也折舊了,又得花錢維修之類的,其實並不見得比租屋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