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6月23日之頭條

標籤:

今天上學, 走到巴士總站等車, 順便往雜誌舖探頭看一下是日新聞. 第一眼就看到蘋果頭條"…63%少年未成年性交 最細未夠11歲 平均4.4個性伴侶…", 打了一個突. 這麼多!? 在巴士中想, 我們班上最少有9成人是處男; 推想全校應該最少有八成人沒有任何性經驗(憑自己一雙手解決問題的除外), 這個數據是從哪裡來的呢? 中午出去吃飯時, 在便利店想再看一下那則新聞, 哪知蘋果都賣完了. 等到晚上回家上網看蘋果網站, 才知道原來所謂的"少年"是指"1,200名11歲至18歲的邊緣青少年."再看網站上頭版的版面, 才發現原來有四隻"邊青調查"的紅色小字在標題左上角, 認真被它屈死.

蘋果日報6月23日之頭條: http://appledaily.atnext.com/template/apple/art_main.cfm?iss_id=20080623&sec_id=4104&subsec_id=11866&art_id=11264803

現在社會風氣越趨開放, "性"在同性同學, 友人, 甚至與老師之間都不再是禁忌, 大家都自由討論性的話題. 很多時候, 尤其是男性之間, 這"天地間第一大誘惑"的事, 往往能將兩個人之間的距離拉近.(當然亦有例外) 齋主亦好此道, 頗常觀賞所謂"愛情動作片", 對戲中演員也稍有研究. 未成年性交在齋主眼中, 只要是互相同意, 有何不可? 令齋主詫異的, 是人數的眾多. 不過調查的對象為邊緣青年, 也就沒啥好奇怪的了.

為什麼蘋果日報會把一項沒有代表性(受訪人數少), 資料真實性成疑(人愛吹牛的天性)的調查結果放在頭版呢? 而且為什麼於標題使用"少年"而不用"邊青"? 是為了誤導讀者以為這是一般青年的狀況嗎? 以上的問題, 齋主認為都指向同一個原因, 就是出於市場考量.

蘋果日報對消費者口味的掌握以及市場策略, 都是第一流的. 他們知道消費者喜歡這種譁眾取寵, 滿足他們八掛的天性, 以及對不同團體的幻想的報導. 其他報社相信都知道消費者的口味, 但是他們有自己的考量, 選擇不予報導, 或者做得不夠好. 而蘋果能夠做出來, 而且做得不錯. 他們新聞的標題都十分煽情, 而且他們善於運用搶眼的設計, 清晰的字體. 所以蘋果的標題向來是最好讀的. 另外他們不將頭版賣予廣告, 只用來登新聞. 齋主向讀明報, 然而很容易拿錯其他報紙(試過拿錯星島跟新報), 因為頭版都登著同樣的地產廣告. 但在芸芸報章中, 蘋果日報最醒目, 再加上大眾喜歡的新聞, 怎能不買它, 怎會買錯它! 蘋果的高銷量, 自然刺激其廣告收入, 亦令其更能招徠有份量的專欄作家, 而報攤自然會增加入貨(蘋果貨存最多, 最快賣完), 把蘋果放在當眼的位置(一探頭進去雜誌舖就看到蘋果頭條), 進一步加強其優勢.

蘋果日報是一家私人公司, 目標是賺取最大利益. 在香港報業激烈的競爭下, 蘋果符合市場口味的原則完全無可非議. 這是其應有的態度. 然而其扭曲事實, 誤導消費者的做法, 實在為人所不齒. 縱然如此, 蘋果日報仍然暢銷, 是因人有強烈好奇心, 喜探知他人秘密的天性, 再加上人民的眼睛並不是雪亮的, 他們喜歡是非忠奸分得清清楚楚, 因為這樣是最容易判斷喜惡. 殊不知現實社會並非如此, 因此無數歷史人物就被釘在恥辱的十字架上, 在唾罵聲中沉淪……


象馬齋

3 留言:

匿名 說...

路行跨水复逢羊
独自凄凄暗渡江
日下可怜 双象马
二株嫩桂久昌昌

匿名 說...

咁樣寫先有noise,先至會有人成日拿分報紙出尼講

匿名 說...

好似價目表那細細個多少多少元“起”字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