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砒霜/價錢可/贏得撥灰兼弄火/暢殺我

標籤: ,

「消委會測試市面出售的65個樣本後發現,有8款魷魚絲含超標重金屬砷,即俗稱的砒霜,短時間大量進食會引致急性中毒,損害消化及神經系統。」-節錄自《都市日報》

看見這段新聞,再看看其他免費報章的新聞,似乎都將砷就當成是砒霜,蓋砒霜其實乃砷的氧化物,並非砒霜就是砷。不過當然砒霜與砷都含有毒性。

其中某款牌子的魷魚絲含有三十多毫克per公斤的砷含量,而另一份免費報紙《頭條日報》更引述中文大學醫學院食物及藥品安全中心主任陳恩強指有機砷毒性較低,而無機砷毒性較高,長期大量食用含有無機砷的食物會致癌。而FAO/WHO 於1988 年建議每週最大可耐受量以無機砷表示為15μg‧kg - 1 BW。另外世界衞生組織屬下國際癌症研究組織亦已把砷列為會令人患癌症的物質。

好了,我們看到這裏似乎吃過魷魚絲的朋友想必是必死無疑了。但若果我告訴大家,食得多未必死,又有幾位讀者會相信呢?

其實首先動物源性水產品中總砷含量主要包括無機砷(三價砷和五價砷,而尤以三價砷(Trivalent arsenic)的毒性為最高)以及有機砷(通常為一甲基胂、二甲基胂) ,其中多數為低毒的有機砷,毒性大的無機砷含量較低。通常我們的錯覺是有機的東西應該會比無機好(如有機種植之類),不過稍有化學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有機與無機是以主要成份為碳元素來劃分。有機與無機的化合物其實都會存在不同的毒性,不過毒物學常說劑量決定毒素,所以究竟這三十多毫克的砷會否食死人也是未知之數(也難怪另一邊廂,食物安全中心說化驗結果無超標)。

不過令我好奇的是,原來上年便有單新聞報導,港大醫學院想用砒霜醫癌申請專利引發中醫群起反對,哈,我想砒霜一邊可以致癌,另一邊可以醫癌,果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雖然有中醫大聲疾呼甲骨文年代就有用砒霜治病,這其實是無根據的,否則甲骨四堂也要拜這個老中醫為師了。

以我所知,砒霜在中國被正式運用于醫藥行業應在唐代時,如唐初問世之《太青丹經要訣》中有一「造砒丹法」,所煉產物即為砒霜,此時已經用于治療瘧疾以及心痛牙疼之病。稍晚的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二記載太一神精丹曰:「太一神精丹,治客忤、霍亂,腹痛脹滿,尸疰惡風,癲狂鬼語,蠱毒妖魅,溫瘧,但是一切惡毒無所不治方。」,另外,咱們中國道教外丹黃白法中的丹陽術中亦有用砒霜做主要材料來練丹(詳見《庚道集》卷六《丹陽術》及《制砒粉丹陽法》,而又例如《庚道集》卷六《煆信法》載砒霜產于信州,故亦稱信),其實用雄黃(即砷)來煉外丹的亦有不少(詳亦可見陳國符《中國外丹黃白法考》),至于聽聞港大用砒霜來治肝癌,原來砷劑治療醫治肝癌(肝癌在中國古代醫書中應歸入「痞氣」、「肥氣」、「臌脹」、「症瘕積聚」等範疇之列),在中國古代醫籍亦有記載,如《集玄方》用雄黃、白礬外用治療「腹脇痞塊」;《黃帝素問宣明論方》用青金膏(信礬、巴豆、硼沙等)治療「症瘕積聚、痃癖堅積」;《外治秘要》用雄黃丸(雄黃、巴豆、蜈蚣等)治療「腹大加水狀者」;《王氏集驗方》用十種丸(雄黃、葶藶子、桑白皮等)治療,「一切症瘕積聚、兩脇疼痛」;《千金翼方》用太一神明丸(雄黃、附子、杏仁等)治療「腹中症瘕積聚支滿,久病咳逆吐血等」。亦例如《本草綱目》金石部中砒石一條云:「亦名信石、人言。生者名砒黃,煉者名砒霜。」,除了常用來主治的瘧疾以外,還有亦可醫項上瘰癧(不過當然瘰癧是否等同腫瘤又或者癌亦有待研究)。

所以我覺得那三十毫克其實也不太緊要,蓋有些中藥偏方教人用三百至六百毫克的砒霜加上其他配料製成紫金丹入丸散內服,又甚至有學者認為「某種口紅中摻有砒霜,能延長青春」(參見廖育群《醫者意也 認識中醫》的序),不過當然有另一些學者如王奎克的《五石散新考》中亦推測五石散中含有礜石(即砷礦物)而會使人中毒。不過怎樣也好,我覺得太家不必恐慌,因為就算天然又好人工製造的食物都好,或多或少總會有不少我們所謂的毒素或化學物質在內(前一排好像鏗鏘集引述一教授所講,飲牛奶過量也會致癌呢),不過我們現在身處在一個要求無菌,絕對乾淨,健康的環境下生活,被異化而不自知,這亦令我想起近來看的一套片──超完美地獄(The Bothersome Man),希望有時間或心機的話寫下片言隻語的影評也好。

2 留言:

匿名 說...

1. 你無人無物,既非醫生亦非官員,公眾自然難以信服。

2. 中醫反對的原因這麼一說也就充分得很了。西醫申請了專利,那中醫倒似是跟著西醫走,殊不知這是中醫先發的技術。情況就像KennyG用了中國傳統吹奏技法「循環換氣」而揚威國際,一般人卻不知道那是中國的自有技術,不可不察。

匿名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