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悲哀

標籤: ,

今晨看過免費紙標題,說政府干預團體,使他們不能買到鐘樓的外殼碎片。然後政府更籲抗議人士勿有遐想,不要妄想能買到,因為已經一早送去堆填區云云。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劉吳惠蘭更答得妙,其言到:「事實好,殘酷o既都好啦,我o既理解就係,嗰個拆咗o既鐘樓,已經送左咗去堆填區,亦都可能已經同啲建築廢料混埋一齊,根本還完唔到o架啦,希望唔好有任何遐想,再去討論可唔可以攞返去重整。」(此段引自am730),似乎政府擺明一副「吹咩」的姿態,拆就拆果然強政勵治,還要漏夜拆,再急急運去堆填區,要你連屍骸也找不到,真未見過政府的效率如此出奇地快。

其實我原本思疑政府這麼趕要拆天星碼頭,背後有一大陰謀也。其實這個陰謀論也不是沒有人提過,不過我卻覺得其可信度頗高。我覺得政府清拆天星碼頭只是其中一樣,它最終的目的是要清洗我們殖民地事代的記憶,今日一個天星,可能他日便是大會堂,皇后像廣場。

試想想,當年鄧小平保證五十年不變,我勸你最好不要信,當然毛澤東也不是說要大鳴大放嗎?最後還不是一個陽謀?回歸後甚麼都變,港督府即時要易名為禮賓府,甚至連學制也要與大陸看齊。雖說三三四與外國普遍的學制接軌,但還不是數學被列為core subject,這不是與大陸的高中一樣嗎?可能有朝一日坐滿賓賓的皇后像廣場,維多利亞皇后換了毛主席,然後一眾賓賓圍著毛像彈吉他,唱唱歌,更可能遲下連皇后大道,彌敦道,羅便臣道,文咸街,英皇道,砵甸乍街,這些全都可能要改作人民南路,解放北路,革命東路之類的街道名。

所以老共講的不要信,特區政府講的更要不信,政府口口聲聲說沒有人反對清拆,連何志平這壽頭也站出來話沒有人反對清拆,然則在鐘樓下那班抗議的人難道不稱作人?又另外網上又有人舉出例證說當年政府口口聲聲說是搬遷而非清拆,現在卻變成了搬遷又清拆,政府的信用由此可見一班。

不過最好笑的便是網上有傳言說政府拆天星碼頭是破了匯豐銀行的金磚不倒風水局,不過這個說笑還可以,千萬不要當真,因為我們只要一看,香港的風水龍脈並非在花園道,而且甚麼下的水勢更非直瀉匯豐。如果真的要這樣說,那末,香港近幾年不停的填海,拉直了海岸線也可以說是破壞了香港的命脈矣。(難怪香港這幾年的運勢這麼差囉)

講起教育改革,今晨搭車看見現代還是英皇教育賣廣告,最後一句口號是考試之必需品。似乎中國人對考試真的近乎著迷,自唐科舉以來都有成千幾年歷史(雖然中國歷史教科書常教科舉始于隋代,但更確切的講法是始于唐),不過我倒有個疑問,如果三三四後,現在香港的補習社會否面臨轉型的壓力呢?雖然將來依然有公開考試,但亦有主要的部份以校內的校本評核(SBA)為主,互相之間作一水平參照(standard reference),所以報習社也許要隨著教改而轉型了。不過補習社只是不斷強迫學生吸收大量資訊,而不給學生思考和分析的機會。 但似乎據布魯納的「發現學習法」(Discovery method)中有六大要素,其中一點很重要,便是要教師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用個人智慧去思考及分析問題,當然這可能只是老生常談,但這正正是現在考試制度下搞到學生只懂盲目地接受,生吞活剝,不加消化,也造就補習社行業的興旺,難怪連補習天王都話:「這是香港教育制度的問題,即使一個學生知識豐富,但考試失敗就注定一生失敗。」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