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新春秋有不少來自詹明信 (Fredric Jameson) 教會之會友,那就讓我在此聖誕前夕伸延詹明信以靈知術語顛覆基要神學之精神吧。
一如丹布朗所提出,達文西乃籍著《The Virgin of the Rocks》中的兩個聖嬰暗示在早期基督教時施洗約翰與耶穌有著同等超然地位 — 古猶太厄賽派 (Essenes) 之聖者,這一點 Discovery Channel 已在本年五月播放之《 Da Vinci's Lost Code》提及,然而這說法並不如節目所指與《最後晚餐》般暗藏「靈知」符碼。泛靈知派與基督教同樣的視施洗約翰為基督之預備道路者,一貫新約福音書淡化施洗約翰之立場,這一點亦可視為界定基督教並泛靈知派脫離猶太教厄賽派的分野線,在靈知派經典《媲斯諦斯蘇菲亞》中則有施洗約翰為以利亞先知轉世之神秘描述,然而亦未見被視與基督同等。經過十字軍澈底之血洗,新約以外的早期基督教經典已難以幸存到達文西之時代,歸納達文西畫中的符碼,相信達文西手上所參考的經典該是由伊拉克一帶曼底安派 (Mandaean) 引入之《施洗約翰之書》。曼底安派早已在耶穌時代已脫離基督教教系,兩千年來一直無間地流傳著以施洗約翰為主心的原始教導,在《施洗約翰之書》有著大量篇幅描述抹大拉瑪利亞的背景及聖職,相比起已知的靈知派經典就只有《腓力福音》中提及她為耶穌伴侶這麼一句而已。像「靈知奧秘教會」 (Ecclesia Gonsitca Mysteriorum) 就表示了不相信耶穌和抹大拉瑪利亞已婚並有子女之說,可見達文西畫中之符碼與靈知派並非直接掛鉤。
上世紀初奧地利人 Rudolf Steiner (靈智學 Anthroposophy 始創人) 以十五世紀米蘭畫家 Ambrogio da Bergognone 作品《The Two Jesus-Children》為基礎提出了另外一種兩個聖嬰說 — 從《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的差異意味著兩個不同的耶穌。Rudolf Steiner 指出兩書之差異如下:
《馬太福音》 | 《路加福音》 |
所羅門家譜 | 拿單家譜 |
王族後裔 | 祭司後裔 |
42 代 | 77 代 |
約瑟之父為雅各 | 約瑟之父為希里 |
雙親住在伯利恆 | 雙親住在拿撒勒 |
在馬槽出生 | 在約瑟家出生 |
出生後往埃及逃避希律王 | 出生後平安地回到拿撒勒 |
兩個不同身份的彌賽亞之說亦可見於 1947 年發現之《死海古卷》,當中之《大馬士革文獻》提及將會有分別為亞倫(祭司)的彌賽亞和以色列(王族)的彌賽亞,兩人同時並存去管轄萬有;在猶太秘學之重典《光輝之書》同樣有分別為「約瑟之子」和「大衛之子」兩個彌賽亞的記載,此說且廣為猶太教所認受,這是因為兩個彌賽亞之說化解了希伯來聖經中彌賽亞之預言間之矛盾 — 受苦彌賽亞與作王彌賽亞不能為同一人。
另一有關兩個聖嬰之流傳為耶穌與使徒多馬為雙生兒之說,在多馬派基督教之經典《多馬福音》、《多馬行傳》和《抗衡者多馬之書》使徒多馬均自稱為「耶穌之雙生胞兄弟」,此說廣泛流傳於近東敘利亞等地教會,亦可見於當時橫跨東西亞之摩尼教 (Manicheanism) 中。而在《多馬行傳》使徒多馬被復活之基督以三貨幣賣往印度去,在一印度皇族之婚宴中,復活之基督突然現國王前,國王此時竟誤認基督為先前所見的多馬,這一點可見基督與多馬的樣貌該是相像的。因著耶穌為童貞馬利亞聖靈感孕而生之說在羅馬教廷中被視為無誤之真理,這樣又豈能容許有邏輯性衝突的耶穌多馬為雙生兒之說共存呢?
最「靈知」的說法則是靈與肉的兩個耶穌之說,靈與肉的兩個耶穌乃在《馬太福音》3 章耶穌在約但河受施洗約翰所洗之時結合,而屬靈的耶穌則在《馬太福音》 27:46 耶穌在十架上大喊「Eloi,Eloi,為什麼離棄我」之際離開肉身的耶穌,此說之詳述可見於1945年在埃及發現之《拿戈瑪第古本》中的《彼得啟示錄》。從《彼得啟示錄》內容可見,泛靈知派在描寫耶穌釘十架的元素和其意義遠比基督教「救贖觀」的「代贖」複雜得多,這樣帶出了神學界多年來對「耶穌幻形說」(Docetism,耶穌肉體純粹是幻象) 的理解全屬以訛傳訛的字面測義,「靈知派主張耶穌幻形說」也是沒有根據的推敲而已。其節錄及中譯如下:
正當主話畢,
我(彼得)看見祂被那些人綑綁起來。
我說:「主啊,我所見的是什麼呢?
那被他們抓拿的,
和抓緊我的,都是你嗎?
那站在樹上欣然歡笑的又是誰?
手腳被他們綁起的是另一個人嗎?」
救主對我說:「那你看見在樹上欣然歡笑的,
是活著的耶穌;
而手腳被釘貫穿住的是祂的肉身,
是十架之辱的代替品,
那按著祂形像而生來的,
看看他和我吧。」
......
我又看見一位長得很像祂和那在樹上欣然歡笑的祂,
走近我們。
此人被聖靈充滿,
祂就是救主。
......
祂接著說:「你要堅定!
可知你是唯一從啟示中得悉這奧秘的 ......
站在祂附近的是救主,
那首先的在其中,
被他們綑綁又釋放了,
並欣然地站著眺望那些在內訌的施暴者。
祂笑對這些人的無知,
明白他們生來就瞎了眼。
那受苦者必到來,
因那身體只是代替品;
然而他們釋放的卻是我無形的身體。
我是睿智的靈,
並溢滿光芒。
那你看見走近我們的是我們睿智的豐盛之光 (Pleroma) ,
祂使那無暇之光與我的聖靈結合起來。」
最為有趣的是,不少回教徒很喜愛引用此經文去引證《古蘭經》記載耶穌沒有死在十架(而是被調包了!),更傳言祂被救回就前往印度(這樣就與多馬派之傳說接合...... )
以下找來另外同為兩個耶穌之作品:
"The Two Jesus in the Temple", St. George, Rhazuns, Grisons
"The Two Jesus-Children", Gemaldegalerie Stuttgart
2 留言:
我聽說過有兩個聖母的事,據容格講﹐是一個"雙重母親"的母題,"一個在神話學和比較宗教學領域中可以找到許多變體并構成無數集體表象之基礎的原型。"(見容格"集體無意識的概念"一文。我手上的書是葉舒憲選編的"神話--原型批評",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pp.106~7)
兩個救主的事會不會也是一種原型,很值得仔細研究。
以容格的原型論去思考的話,我會認為兩個聖嬰說之原型為永不平衡的二元觀,同樣基礎之兩個人物最終卻得到不同的命運(一作王一受苦),這樣的原型亦可見於羅馬神話 Romulus 與 Remus 一對神人交合所生的雙生兒上。用新紀元的說法,耶穌正生於「雙魚座紀元」之始,在這兩千年「雙魚座紀元」裡,眾生處於充滿對立、矛盾、鬥爭、貧富懸殊之二元兩極化中,然而卻不斷渴望以單一的權力(一神觀等)凌駕此二元亂局。
《彼得啟示錄》裡指出自「豐盛之光」靈的耶穌方為真實一位,「豐盛之光」 (Pleroma) 就是指與物質 (Hyle) 對立的實界,這與容格主張的靈魂方為實體之說相當吻合。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