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屁神功

標籤:

今朝看到 Letters from China有篇「拍馬屁」小考,全文如下:

台灣學兵面聖,不喊萬歲萬歲萬萬歲了,高呼「總統您是我的巧克力」。宋以朗先生寫了一篇短評,題為 Horse Fart Culture ,出口轉內銷,不就是馬屁文化了。只是馬兒放屁,理直氣壯,我輩為塵世利阿諛諂媚,還不配馬屁。又屁者氣也,無得拍也。

晚清《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參見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

那官兒聽了,方才知道這一下馬屁拍在馬腳上去了。

馬屁對馬腳,所指的應是馬屁股。打屁股又關擦鞋事?子曰:內事不決問老母,外事不決問 Google。何必斷估咁辛苦。

台灣《蘋果日報》總主筆卜大中曰:

拍馬屁的來源據說來自蒙古,牽馬或騎馬在路上與朋友、長官相會,互相拍拍對方的馬屁股,滿口讚歎:「啊,好馬、好馬,大人真有福氣啊!」以示友善。

辨章學術(拍馬屁還不算大學問?),考鏡源流,吾不如倉海君(AA制出典:1, 2)。各路人馬(包括但不限於馬屁精),高見愚見,多多益善。

拍馬屁的確是大學問,「外事不決問 Google」這方法恐怕行不通。我在Yahoo!知識查找「拍馬屁」的出處,發現大部分都和卜大中的說法一樣:

人們把阿諛奉承稱為“拍馬屁”。“拍馬屁”一詞最初來自蒙古族。古代蒙古人凡是牽馬與別人相遇,就要互相拍拍對方的馬屁股,連聲稱道:“好馬,好馬。”以示贊賞和友好。但在那時,也常有些趨炎附勢之徒,只要遇到王公貴族牽的馬,便不分好差優劣,總要跑上去拍拍馬屁股,不斷讚嘆:“好馬,好馬,大人真有福氣!”久而久之,“拍馬屁”就變為諂媚巴結之意的貶義詞,流傳至今。

但無論如何google*,我也看不到有任何人能舉出這「蒙古族理論」的真正出處,很明顯,這說法正是所謂「妲己賜周公」,想當然也,根本不足為據。俗語其實最難考證,因為它源於民間,文獻並非最原始的出處,所以我們只能大概地推測它起於何代,及為什麼要這樣說,但很難下一個結論。就我所見,只有南通孫錦標的《通俗常言疏證.交際》(民國十四年印)有論及「拍馬屁」的來源:

拍馬屁
(元秦簡夫《東堂老》劇)柳隆卿詩云:「不養蠶桑不種田,全憑馬扁度流年。自家柳隆卿,兄弟鬍子傳。我兩箇不會做甚麼營生買賣,全憑這張嘴抹過日子。」按「馬扁」即今所謂「馬屁」也。扁、屁脣音轉聲,然馬扁合而為「騙」字,即(?)騙也,非云馬屁也。又(《荊釵記》劇)「七八分有(?)馬屁」(據此則自古有拍馬屁之語)
 
手頭上的《通俗常言疏證》,是縮印民初的石印本,其字體小得只有Lilliput的居民才能讀到,上面兩個(?)很模糊,我無論如何也看不到,只好敬謝不敏,也希望有好心人能相告。但由此看來,馬屁一語至少可上溯到元代,且本來是「馬扁」,即「騙」也。「阿諛諂媚」雖非「騙」的同義詞,但無疑也是一種欺騙技倆,而在老千集團江相派中,拍馬屁就正是屬於「隆字訣」的絕活。既然稱得上是行騙,那麼馬屁要拍得出色,就不但要具備聰穎的天資,更需要嚴格的訓練,半點馬虎不得--大家要牢記,拍馬屁絕對是一門嚴肅的技藝,能力高的人不屑拍馬屁,而能力低的人又不懂拍馬屁,所以馬屁精絕對是萬中無一的人中龍鳳,很值得我們尊敬。像台灣憲兵那樣高唱「總統您是我的巧克力」,就只算低檔次的ass-kissing,還未到達horse fart(即「騙」)的境界。曾子云:「脅肩諂笑,病於夏畦」(《孟子.滕文公下》),拍馬屁拍到要竦起肩而強笑,可見曾子的馬屁神功還沒有到家。

各位有志做馬屁精的朋友留意,拍馬屁的目的,是要令對方笑,不是要自己強笑;也請勿像曾子所說般,着迹地擺出一副狗奴才相,因為讚美的話出自一張狗嘴,是很難令人產生快感的--我自己就寧願給聰明人侮辱,也不希望得到笨蛋的稱讚。讓我重申一次,沒有機智的人是練不好馬屁功的,而因為機智永遠是天生的,所以馬屁精也是天生的,你一天是馬屁精,就一世也是馬屁精。如果你認為自己笨,就千萬不要拍馬屁--除非你立志要令對方難堪。想知道自己有沒有當馬屁精的潛質,我建議你思考一下,假如你給對方當場戮穿你的馬屁,無情地撕破你的假面具,你能夠如何反應?如果你有宇文士及的水平,恭喜你,你就是那個萬中無一的人,可以在馬屎忽中發現人生的意義,走上光明的大道:
太宗嘗止一樹下,曰:「此嘉樹。」宇文士及從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嘗勸我遠佞人,我不悟佞人為誰,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士及叩頭謝曰:「南衙群官,面折廷爭,陛下嘗不得舉手。今臣幸左右,若不少有順從,陛下雖貴為天子,復何聊乎?」帝意復解。 (劉餗《隋唐嘉話》卷上)



注:

*我用「通俗常言疏證,馬屁」google,就只找到這段日文,有誰可以翻譯一下?

http://www.jpqq.net/bencandy.php?fid=21&id=98

などと日中辞書には載せてあることが多いです。「おべんちゃらを言う」のは 

【相当句】拍马屁

という有名な表現があります。中国でこの言葉が口にされない日はないと言ってよいくらいです。ちなみに僕の蔵書に《马屁大观》という全375ページの本があります。中国ではお世辞のうまい人がいかに多いかがわかろうというもの。これは俗語ですから、なぜおべっかを使うことをこのように言うのかを究明するのは難しいですが、一説では「馬扁」から転じたのだと言います。「扁」と「屁」は同じ唇音で、「扁」から「屁」に転じたというわけです。「馬扁」とは要するに「騙」の字を分解した字謎で、ごまかし、ペテンのことです。「馬扁」だったものが、いつの間にやら「馬屁」に変化し、もとの言い方が忘れられて、「馬屁」にあわせて「拍」という動詞がとりあわされたということなのでしょう(孫錦標著『通俗常言疏證』)。しかし真偽のほどは確かではありません。
ところで僕が思うに、中国の人と比べると、日本人はあまりお世辞がうまくないですね。日本人同士ならともかく、異文化である中国の人に無理してお世辞を言ってもうまくいかないもの。お世辞というのは、相手が言ってほしいと望んでいることを(さりげなく)言ってあげる高等技術ですから、ただ表面的なおべっかでは、

拍马屁拍在马脚上了(おべっかを言おうとして逆に怒らしてしまう)

中國俗語,居然只有日本人肯花心思去考究,而咱們中國人卻散播「蒙古理論」,算不算「國耻」?

4 留言:

匿名 說...

第一段大致上的意思和你寫的一樣. 但第二段則十分有趣:-
作者認為, 和中國人比, 日本人拍馬屁不是太高明.就算在日本人之間,或對不同文化的中國人,隨便拍馬屁不是很好的事. 拍馬屁是要很高超的技術, 在不着意之間說出對方想講的或希望你講的說話.單單表面的拍馬屁是會拍在馬腳上的.

倉海君 說...

謝謝!

日本人不太懂拍馬屁,大概是他們不及中國人狡黠吧?但願馬屁功這門國粹早列入文化遺產,不要「屁失求諸野」就好了。

匿名 說...

『日本人不太懂拍馬屁,大概是他們不及中國人狡黠吧?但願馬屁功這門國粹早列入文化遺產,不要「屁失求諸野」就好了。』

列入文化遺產就不會『屁失』?『屁失』為何還要『求諸野』?屁很馨香嗎?隨口啽,當秘笈,可見其人思維混亂。

倉海君 說...

我隨便放篤屁,都居然有人伸個鼻嚟聞,聞完仲要意猶未盡咁分析,再報告「果然好臭」,哈,我真係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