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Design that Matters Field Journal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在一段Y形分岔的火車路軌旁邊,豎起了一塊警告牌,上面寫着「扳道器正指向右邊,請勿逗留在右邊路軌上」。有五個人,他們看到警告卻沒理會,偏要走到右邊路軌上聊天嬉戲,他們都沒察覺一列火車正在高速駛近這岔口。幸運的是,現在的你剛好就在扳道器旁,你只需按一個掣,就可以將火車導向左邊,拯救這五個人。不幸的是,這時你發現左邊路軌上竟然也有另一個人──他正是因為認真看待警告牌,所以才安心走到左邊的。好了,你會,抑或不會,為了拯救那五個無視警告的人,寧可讓另一邊那一個人無辜犧牲?
以上是所謂「有軌電車難題」(trolley problem)的一個特例,在倫理學的研究中,這屬於一種「思想實驗」(thought experiment)。典型的研究方法可以找來分別擁在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的兩組人,着他們回答問題,然後比較兩組人的答案,看看這兩種文化背景會否暗含不同的倫理取向。
分析「過程」
透過考察人們的各種決定,我們可以研究他們的文化。以前我們只有在人們給予答案後,才能夠從這些答案展開分析;不過,近年則不止於此了——就算是做決定的「過程」,也可成為獨立的觀察對象。你會問:做決定的過程,不就是思考的過程嗎?「觀察思考過程」此話何解?
人是用腦思考的,如果我們能夠觀察大腦活動,那其實就是在觀察思考過程了。人腦如何運作,其實也是科學家關注的課題,他們近年常用的技術之一,就是「功能性磁力共振腦掃描」(fMRI)。這和我們在醫院裏做的MRI腦掃描基於同一種原理,都是以磁力共振造影,以不同顏色顯示腦內神經元(neuron)活躍程度。
腦掃描不用麻醉,因此fMRI可在我們答問題時同步進行,於是觀察思考過程變得可能。fMRI能為你實時畫一幅「思維地圖」:你在做這個決定時,大腦的哪一個區域最活躍?研究人員可以從這地圖窺探你在處理某些問題時的思考重點。
思緒難作假
這和單單「研究問卷答案」相比還有個好處:答案尚可違心,思緒不能做假。另外,讀者不難想像,要做到這樣,fMRI對掃描的速度自有相當高的要求,正因如此,雖然磁力造象出現了頗久,可是fMRI也是近十多年才做到的事。在這十多年間,有不少跨學科的研究用到了fMRI,其中出了不少有意思的結果,留待日後有機會再談。可以肯定的是,在文化研究中,這門新科技尚有很大的應用空間。
說回那條「有軌電車難題」吧,你的抉擇是什麼?為了拯救那五個「唔識死」的人,你會犧牲一個無辜的人嗎?什麼?當然不會?爽快。那麼,如果不是一個對五個人,而是一個對十個人呢?嗯……我感到你在動搖了──而且據你的fMRI顯示,你大腦中負責比較數字大小的區域,此刻非常活躍呢。某些道德問題,說到底,可能只是數量是否足夠多的問題啊。
(原載於《信報財經新聞》,作者﹕林思華。圖片為轉載者附加。)
0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