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arm (群)

標籤:

海洋在億萬年前,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

時至今日,海洋仍舊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沒有持續地環遊世界的洋流,我們便立即進入下一個冰河期;沒有海洋提供的食物,很多沿海居民便隨即餓死。有趣的是,海洋利用水壓與低溫,製造了大陸版塊邊沿的「膠水」,鞏固著大陸的隱定。這種「膠水」由海底的天然氣形成,名為「甲烷冰」。沒有這些「甲烷冰」,我們每天都會有四川大地震與南亞海嘯。

然而,人類自以為是地球的主人,任意污染海水,濫殺物種,排放廢氣,暖化地球,甚至因為能源危機而研究如何開採「甲烷冰」,危害自己立足的土地,終於激怒了海洋裏遠古的智慧。

海洋決定反擊:有毒的紅藻被塞進龍蝦裏,並在法國餐館裏爆炸;鯨魚被洗腦,開始襲擊遊客;蚌類湧進油輪的冷卻系統,將其焚毀;深海電纜被扯斷,互聯網頓時癱瘓;泳灘都充滿著有毒水母,下水者皆有去無回。

海洋的反擊,處處充滿著智慧,運用了高度先進的科學知識,讓人無法招架,誓要把人類徹底滅絕。究竟誰是幕後黑手?人類又如何能拯救自己?

原來,水深超過一千米的世界,是人類還未有能力偵測與理解的世界;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對這個星球的認識,與對外太空的認識一樣貧乏。


這就是《群》(Der Schwarm) 的創作背景。近千頁紙的小說,大半包含著最新最準確的科學知識,由洋流、版塊、微生物進化、基因工程、神經元電腦,到潛水竅門、輪船機械、油井科技、美軍軍艦、太空總署項目等等,都有詳細而又通俗易明的論述。看這部小說,感覺好像一邊看懸疑的偵探小說,一邊跟數十位專家聊天一樣。事實上,作者法蘭克.薛慶 (Frank Schätzing) 的確曾與三十一位專家聊了三年,才再花兩年寫成這部鉅著。難怪在德國這種著重高新科技的國家,《群》能狂銷三百萬冊,創下連續過百週排行榜冠軍的紀錄。

而我最欣賞的,是書中的人文精神與環保理念。書裏提到的哲學討論與印第安人的信仰,以及愛斯基摩人的傳說,其實與很多其他的宗教信仰,特別是佛教,是殊途同歸的:這是個有情世界,而萬物原為一體。

一月時,便決定了一定要看這部書;終於在這個月完成,真高興。再忙,還是不能不讀讀書。

伸延閱讀:群-現在進行式?

7 留言:

Eric Spanner 說...

美中不足:首版本提到的德國銷量是「三百冊」;該是300K冊,還是300萬冊?

paulsin 說...

哈哈,對,是三百萬冊。我剛打算回來改,便已經有留言,真厲害!:)

匿名 說...

「多重宇宙與人生」--高等物理愈來愈像玄學了

http://www.wretch.cc/blog/gradlive/6483625

Zeke 說...

http://www.bloopwatch.org/thebloop.html

paulsin 說...

阿傻,對,以前的哲學家其實就是今天的科學家。最近在研究人類的知識是怎樣累積的 (Epistemology),發現就算最量化的研究 (Quantitative Research),都受限於我們主觀的理解,這也就是一眾後現代主義者的想法:真理是不存在的。

Zeke,估不到你還有研究 Bloop!

各位,Bloop 是《群》裏提到的深海低頻現象,據說若是由生物發出,那其體積將會非常巨大,比最大的藍鯨還大;在《群》中作者對此有另一推斷。

Zeke 說...

猶太教早就已提及此深海之物,聖經中的「拉哈伯」(Rahav) ,出現在《賽 51:9》、《篇 89:10》及《伯 26:12》,《米大示》稱之為「海洋王子」(Sar Yam) ,為一住在深海非神非魔之物。

《群》中的作者如何解說呢?

(katana ) 草草一刀 說...

中譯分上、下冊,都好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