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from Yahoo! Films)
難得一見的水準之作。入場前, 有要求; 入場後, 滿有驚喜。
故事框架很完整, 而我有種直覺, (就這齣而言)電影說故事比原著小說好。編劇十分出色, 在於那種不是大鳴大放, 而是很平凡, 但窩心的情節。編、導、演, 都反映出一種大同的生活價值, 不是老外/香港人心目中的中國。很好很好, 不用討好老外, 滿足他們那無聊的東方主意情意結。
選角, 也對, 也錯。選斯琴高娃簡直是對極了。入戲到不能。那種遲暮老嫗的感情, 落寞, 回鞍山後那種認清生活的隨遇之所安, 我想不到還有誰可以這樣完美的表達出來。她演上海女人, 那一口上海腔(可不易學的吔), 非筆墨所能形容的觸動我心。
這個姨媽很可愛, 每個曾負過她, 欺騙過她的人, 離開前, 都留下了一點甚麼給她。可是呢, 到最後, 她還是以她那看透一切, 甚麼都不(再)在乎的眼神結束這個故事。
周潤發演潘知常也很有火喉。沒錯他是騙了葉如棠, 但他真沒有付出過感情嗎? 在我眼中, 那是兩個寂寞的可憐人, 相遇了, 共消磨一些光陰。不理他是為了錢還是一斤排骨, 他在雨中等待葉如棠, 我很感動。
兩個中/老年人, 深夜裡披上戲服共唱一曲, 觀眾們笑, 我看了心向下沉, 直想哭。多寂寞的兩個人。如果你把他們看成是周潤發和斯琴高娃, 你會覺得很搞笑; 但你把他們看成是潘知常和葉如棠, 便笑不出了。
潘知常最後陪了葉如棠一整夜, 我覺得, 還是有感情的。有感情的騙子, 總比沒心肝的騙子好。但當然, 萍水相逢的過客, 談過, 睡過, 開心過, 便要算了。還想怎樣?
盧燕演繹的典型上海犀利女人, 預期中的演繹。
錯的是選了趙薇當葉如棠的女兒。趙薇在我心目中不是一個好演員, 最大的錯處是她太self-conscious了。她一出場, 我已聽到後面有(沒教養的)觀眾說, "趙薇呀"。一個演員, 如果一出場, 觀眾的反應是說出他/她是誰而不是他/她的角色, 那他/她已經是失敗了。
鏡頭運用很好。上海最後一景的高架路夜色, 許久沒在大銀幕上看見這樣漂亮而饒有意味的畫面了, 令人窒息。上海的懸殊和鞍山的蕭肅, 許鞍華掌握到。
尤其是最後鞍山市集一景, 人們選著硬如冰棒的魚, 我真的很感動。這是辦老了事的人才能捕捉到的好鏡頭。
音樂是我深愛的久石讓。十分磅礡。上海和這近乎出塵的音樂完全不相合, 但和片子相合。兩次出現的surreal大月亮, 襯著音樂, 十分美。
我跟戀人說, 我慶幸自己是29歲時看了這部片子。如果我49歲時看, 我怕我會受不了。
不知道, 許鞍華年過60, 她拍這部片子時又有何感想?
這女人, 真有她的。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The Postmodern Life Of My Aunt) (2007)
標籤:
.bwd.,
戲如人生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6 留言:
人生欺欺暪暪就一世﹐介紹到我都想睇睇﹐不過這句: "一個演員, 如果一出場, 觀眾的反應是說出他/她是誰而不是他/她的角色, 那他/她已經是失敗了。" 就有點值得斟酌﹐你話arnold schwarzenegger行出來﹐就算扮乜都會知佢係乜水﹐難道要寂寂無名先能做演員? 唔通你看周潤發第一眼就已覺佢係潘知常? 反而如果到完場﹐你仍然覺得那個演員係自己而非角色先叫失敗嗎?
只要不再是鄭秀文飾演上海女人的話那就已經相當可觀了。
我也想看看這齣戲,我直覺這齣戲會有點意思。
昨晚看過了
趙薇教人另眼相看
選錯了的是帶着廣東腔國語的發哥
你好,我是《香港國際電影節網上筆記連線》的Pris,連線旨在連結電影節相關的網上文章,方便讀者。我們已將你這篇文章節錄連結,有興趣閱讀文章全文的讀者會引領到這裡來。
如你不想被連結,可往http://www.hkifflink.net/2007/03/18/891/要求我們將連結刪除。希望你能支持。
看了,相比起其他唯美及完美主義導演,許鞍華眼裡的卻是「世人皆有缺陷」,活著就是學去容忍及接受自己和別人所犯的錯,反正天下萬物連同自己的身體最終也不是屬於自己,這是悲得連眼淚也流不出的世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