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存在

標籤: ,

不來則矣,一來突然看見對於中國文化的問題又有爭論,真令人嘆為觀止。其實「中國文化」這個東西的歷史還是一個問題,這麼快就奢談其內涵,思維實在是很跳躍。

要說「中國文化」這個標籤不存在,當然就沒有可能。然而它到底有多久?五千年?三千年?還是短短六十年?我會說,不過短短六十年。由唐牟徐諸新儒家的先生們發表那份《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開始,這個「中國文化」的標籤和它的內涵才確切的存在。然而,「中國文化」的內涵從來就沒有在中國完完全全的實現過,諸先生的抱負是遠大的,理想是高的,於是他們眼中的中國文化就是完美的,實現在中國的話當然是美好的。然而,這個理想中的中國仍然不過是理想中的中國。翻開中國歷史找尋美好的榜樣而綜合其為中國文化,並以此為理想,不代表實際上被稱為中國的這個地方的文化是如此的理想。

然而隨意地翻開歷史書綜合點惡行,就見得「中國文化」是多醜惡甚麼的,這種功夫卻又是跟隨上述唐牟諸先生的步伐走來的。我看見以這種手法混得最好的人是柏楊,歷史不用深讀,只要翻開點歷史書,然後找點和現實頗有相合之處的事大書特書,則成「中國文化」之罪證。雖然和唐牟諸先生的理想目的背道而馳,然而手法還是一樣的。

於是我只得出一個結論︰凡說「中國文化」怎樣怎樣的,大多是採歷史或儒道佛哲學之一二,加以渲染推論,建構一從沒有存在過的中國,然後說它值得仿傚或者值得批評。說這個中國值得仿傚的還可原諒,畢竟這算是在找尋一個可行的救國方案。說這個中國值得批評的,我就真的不怎曉得他們是在做甚麼的了。

然則,中國之文化到底是甚麼呢?嚴格來說,我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因為我們不可能回到漢唐宋明清那些日子,親身到田野之間看看當時中國九成多人民到底是如何生活的,穿的是甚麼衣服,吃的是甚麼東西,日常生活是做些甚麼的。中國文化是由中國大多數人民的生活去定義,然而中國大多數人民的聲音卻是在歷史中被淹沒,只有小部份流傳到現代的習慣還見一二。如此說中國之文化到底如何如何,當然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我實在不明白對於中國文化之好壞的爭論究是有何意思。真正的客觀的中國文化自然不可能知道,而各自各透過一堆文本建構一系列對於中國文化的論述,然後拋書包扔書櫃的自說自話,除了浪費網路資源之外,我想不到有甚麼好處。

9 留言:

林忌 說...

為何中國文化如此獨特,如此虛無縹緲呢? 問題就是,夠竟理論的文化是文化,還是實際的文化是文化。

談理論,大漢天聲威震宇內;談實際,東亞病夫屈辱國外--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寫照。

兩者其實本為一體也,問題是你從那一個角度去看。

匿名 說...

文化本身並不存在好壞,從人的原性出發,結合特定的歷史、地理背景,便成文化。單純地以為某文化特別多壞處,或某文化特別多好處,便極容易陷入粗疏的論斷中。

文化本身是活的,從歷史中蛻變走過來的中國人便是文化的一面鏡子,不必一定將之割裂於秦漢唐宋。

林忌 說...

問題是,把一兩個聖人捧出來,說成是文化的代表,還是從現實生活的實況,指出實情是如何。

匿名 說...

問題是,指出實情也有很多種,單看壞的便得出「都是壞的」的結論,難道全面?

當然,要求完全的兩方平衡並不切實際,但行文之中,其實很容易便能知道作者對某文化的認識是否片面。

再說,捧聖人云云,有甚麼問題?

關鍵在平衡。單單吹捧有甚麼好,其實跟單單批判有甚麼差一樣,沒甚麼大價值。

林忌 說...

是否片面與否,你們認為兩者應平衡,但我卻認為,數字會說話。

大家不妨數一數,中國歷史上治世的有幾多年,亂世的有幾多年;明君有幾多位,昏君有幾多位;為何我要偏談壞的一方面,不談好的一方面,事情就是這樣簡單。

我不談好的,不是我不知道--而是好的大家都已經知道得很清楚了,多談幾次自我感覺良好,是沒有用的;問題是出在,我們要正面面對差的一面,學習人家好的一面,那麼才是修正自己文化的唯一出路。

看看小日本吧!由大化革新到明治維新,日本的文化就是拿得出這樣的魄力;中國的改革除了商鞅,勉強談一個王安石與張居正,其他的結果是如何,這就是明證。

Lestsariel 說...

對不起,我只覺你對歷史也一知半解。單憑你幾句「大漢聲威」、「東亞病夫」、「治世」、「亂世」、「明君」、「昏君」就曉得你連怎樣讀歷史也不懂。做歷史最要提防的價值判斷被你運用得極致。你認為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真的是因為中國出了甚麼問題嗎?還抱著上世紀初的思想模式﹗
文化、歷史等等都不是一面倒的以「好」和「差」作判斷。民主和自由跟整個西方商業貿易經濟模式是分不開來的,而整個西方政經運作模式取決的更多是於地緣政治而非甚麼思想因素,而這種模式也衍生出大量問題。你對中史的理解在高考程度也許算合格,然而要談到自由民主,這個框架根本就用不上。
參考一下Richard Robbins的Global problems and the culture of capitalism (Boston: Pearson Allyn and Bacon, 2005)和James Fulcher的Capital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吧。

最後補充的是,中國之不能革新,不是在於文化問題,而是在於當時金錢及權力分佈的問題。你既讀過黃仁宇的書,就應該看出他的「大歷史」觀所講的就是每一個時代背後的經濟權力決定政治權力的劃分,而當整個權力架構已經定型,就算是皇帝也不可能作出改革。多翻書,少奢言。

林忌 說...

黃仁宇的「大歷史」,的而且確是指出了地緣政治與經濟的決定性--但問題是,文化是否和上述的問題無關?

文化是一個社會的「軟體」,決定這個「軟體」的因素,當然和上述的力量有莫大的關係;可是我們是要看其「果」,而非其「因」;其因無論是如何無辜,如何不幸,如何盡了全力也無能為力,可是其「果」--中國文化是否出了問題?如果出了問題,是否說一句「上天註定」就「無視」?還是面對這些挑戰時,而以人力嘗試去改變?

問題就是中國人,談到「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談的就只有硬體,對文化的軟體卻諱莫如深;既然你也有讀黃仁宇,應該對那本「西學為體,中學為用」印象不淺吧?

中國古代的問題,一直是其地緣政治產生出來的,這點絕不容否認;然而你我為何可以用互聯網在這兒「筆談」或者「筆戰」,原因就是當今的科技硬體,已經可以超越了地緣的限制!所以才有鴉片戰爭!才有洋務運動!才有五四的新文化運動!

今日的中國人比起一百年前的中國人,在硬體的使用、享受上,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願意追求硬體上時刻的「更新」;軟體呢?中國文化好的一面,無論是紙上的,還是現實的,大家都聽得太多了;可是文化中差的一面呢?是否要繼續「新文化運動」去更新?就舉例說明,德先生和賽先生,我們是否學好了?還是仍然不合格,仍然交了白卷?

要拋書包,我可以在這下面寫出幾十本、幾百本書名;我不同意你的意見,可是我不會貶低你的學識--這是我一貫如一的態度,不再多寫了。

匿名 說...

Lestsariel 咁耐唔開聲﹐一開聲又係係度建構﹐一點也沒進步。你在從來沒有存在過的社會﹐沒有真實狀況的宇宙住了咁耐﹐又話「嚴格來說,我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乜能野都唔知你又學人講乜嘢? 無錯﹐你次次一開聲都「除了浪費網路資源之外,我想不到有甚麼好處。」

Lestsariel 說...

作為文化研究和人類學的學者,更加會小心不把任何問題都歸進「文化」的標籤之下。把所有問題都reduce到文化領域非但不能作出任何科學性的論斷,亦會使對文化的研究淪為butterfly collecting。這是因為對文化的研究本身已經預設了文化的相對主義。因此,倘使要仔細的進行研究,就必須要把非文化的東西弄開來。而此一來,我們將會發現「文化」的內容所餘無幾。
而對於中國文化的論斷。我想問你有沒有做過田野考查?有沒有訪問過上千的農民?做過問卷?然後考察其宗族結構、社群關係?如果沒有的話,你的文化又算是甚麼文化?從嚴格的學術角度去看,我們既不可能回到漢唐宋明去做田野考察,又怎可能說當時的文化如何如何?你說甚麼「文化的好壞」根本就只是抽離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