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要破讀,廣東話就要跟嗎?

標籤: ,

談到粵語正音,大部份人針對的是矯枉過正的問題。可是大家可有留意,有些主張的「正音」是受了內地普通話的影響。那就是在國語有些字須破讀,在廣東話是不是也要跟隨?

山東地名「濟南」「濟寧」的濟國語必須念成Jĭ’nán、Jĭ’níng(注意,如看不到聲調符號請出聲),不念「經濟」(jìngjì)的「濟」音,這是我大專時上普通話課知道的。一直以來我從未聞廣東話須變讀,可是一次在無線午間新聞卻聽到報導員念成「仔」(濟濟一堂的濟音)南,我疑惑了。查粵語審音配詞字庫,「濟南」要念「仔」南。粵語審音配詞字庫有時會指出某音是「異讀字」,如「閩」以「敏」為主音,何文匯派主張的「文」音為「異讀字」。可是「濟南」卻沒有這麼標,一般人卻念如字,這是什麼道理?天台山和台州也有人主張念天「胎」山和「胎」州,因為內地普通話念Tiāntāi和Tāizhōu,台灣則判為「舊讀」。

韓國姓氏「朴」怎麼念?我一直都念「樸」正熙,在韓國旅遊聽到操國語的台籍導遊也念Pŭ Zhèngxī,可是在中國內地是要念Piáo的。結果當韓劇「天橋風雲」亞視播映時,角色「朴秀兒」就被配音員念成「嫖」秀兒,好不難聽。雖然「任賢齊」我會念成「淫」賢齊(國語是Rén Xiánqí),可是「嫖」正熙我接受不了。我認為「朴」該念「樸」,因為韓語是Bak(一般拼成Park)。

「朝鮮」怎麼念?有讀者投書都市日報的潘國森,潘引史記的「索隱」云:「朝音潮,直驕反,鮮音仙」,並謂之「鐵證如山」。可是現在內地是念Cháoxiǎn的,台灣的國語辭典則標了Cháoxiān和Zhāoxiān兩音。潘氏沒有解釋史記為什麼要念「潮」(Cháo),可是照朝鮮本來的意思又似乎該念「招仙」(韓語是Joseon)了。還有,為什麼內地要念Cháoxiǎn呢?那廣東話是不是也要念「潮癬」?

「朝鮮」還好,「高麗」就麻煩了。一般人念如字,可是在國語(兩岸皆是)和古音派卻要念高「離」。在香港沒有人買高「離」參,要是將來統一了要拿這個做國號傳媒就要費周章了

人間四月天播映時,地名「硤石」念成了「Gip石」;可是在詩遊記,又念回「俠石」。這受了「石硤尾」(Gip,那是很特殊的念法)的影響,「硤石」我還是念「俠石」。

也有些字是廣東話破讀國語是統讀的,那多數是文言文的用字。「千里走單騎」的騎廣東話仍讀「冀」,普通話則統讀為qí。我的立場是普通話既然有標準,就按新華字典和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念吧。粵語我就按conventional了,雖然我承認我也跟傳媒走,但有選擇性。我不接受某些學者主張的「粵字」,按conventional算了。

談一談最緊要{正}字孟子曰:「盡信,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雖然這個節目很多爭議,我覺得還是覺得有二三策可取。錯別字的辨正(如:渾渾噩噩)和簡體字的欄目甚佳,它其實沒有「推銷」簡體字。只是內地既然推行簡化漢字,讓港人認識一下也無可厚非。

6 留言:

舒爾賽 說...

又例如胡同,的同,大陸普通話要讀第四聲,另外尷尬,危機在國語及普通話中亦有兩種不同的讀音,前者可以是聲母韻母的不同,後者是聲調的差異。當然我並沒有說最緊正字完全不可取。我只是討厭它那種硬銷權威而又隨意比附的做法(當然隨意比傅也是我常做的事情。)
哈,如果用何文匯的今音反切方法,直驕切何來讀潮呢?不是蕉嘛?

舒爾賽 說...

另外,朴字,因為我看慣簡體字,所以將朴習慣性讀成樸,我想如果這也要正音,真不知從何講起

掬香齋主人 說...

朴是一種樹名,原不是簡體字;當然,簡體字將朴、樸二字都合用朴字,知道原先有朴字的人不多了。

掬香齋主人 說...

印象中讀破主要是基於古書上的舊註,目的是分別詞性,例如胡三省註的通鑑,就分得很仔細。讀破與普通話的關係似不大。

讀古書時我多依舊註,至於我按反切讀得正確不正確,那又是另一回事。

日常生活當然要從俗,用不著讀書音。

小P 說...

所以「粵字」的問題其他非表意文字(ideogram)就沒有。拼音就是,雖然有不同的拼法。

匿名 說...

朝鮮之讀作「潮」鮮,王亭之先生曾有說明如下:

《史記索隱》說,「朝,音潮」,此可見今人讀朝鮮為「焦鮮」,乃屬誤讀。

「朝鮮」的讀音本來無可拗,一定是讀為「潮仙」,此有古書為證。

《史記索隱》說:「案,朝音潮,直驕反。鮮音仙。以有汕水故名也,汕,一音訕。」

這即是說,朝鮮之取名,是指朝向汕水。這「汕」字漢代音仙,亦音為訕,《索隱》則取「仙」音。

《史記正義》則說;「潮仙二音,括地志云:高驪都、平壤城。本漢樂浪邵、王險城。」

這是說高驪都朝著平壤,汕水則流經平壤,故以首都朝向而名,音曰「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