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我根正苗紅的在基督教基要派過著教會生活之時日常聽到的一個說法:「該當小心一些反基督教的人們,避免和他們辯論,因著他們總比我們基督徒熟讀《聖經》,就如福音書中撒但亦會以舊約經文回答耶穌一樣。」
據說近日《投訴聖經大行動》乃是自一反基督教網頁網主所發起,去年曾到訪該網頁,當中就《聖經》內容中的矛盾和邏輯謬誤作出了非常詳盡的剖析,如此反基督教 / 《聖經》行動並不是中大學生報的副產品,反之中大學生報乃是早已廣泛存在的反基督教思潮引爆之導火線,從《投訴聖經大行動》投訴人的數目可見這並非僅是一小撮人的「特意搞對抗」。
我不曾離教,不以歸宗自居,我的信仰內容亦已超越基督教神學能夠判定異端的範疇,今天的我只是憑信心走屬於我的屬靈道路。在我翻譯及注釋早期基督教典外經的部落格中不時收到一些反基督教人士及網頁網主的來函,他們都是有禮且坦誠之人,在電郵中和他們交流甚歡,暢所欲言,節日時更會收到他們衷心的問候,像我如此的宗教狂熱者和反基督教人士看似是互不相干,卻實在是「同負一軛」。
反基督教人士背後原因有感性和理性兩方面。在感性方面,不少反基督教人士原來本是離教者,有曾在教會生活所得之不愉快的經驗,當中因素是主觀和個人的,可能是不滿某教友或牧者的單一言行,嚴重的亦有受教會中他人傷害甚至性侵犯,感性層面的反基督教思想大多基於代表教會的人士(教友或牧者)表裡不一的見證直接影響他人所形成。
理性方面的反基督教人士不一定曾參加教會或是自基督教以外的宗教團體,然而他們則有著一些共同特性,一些會以科學或學術論證求真,這是為何他們當中不少比純粹講求主觀感性信仰經驗的教徒更熟讀《聖經》之故,從中尋求《聖經》在不受建構主導下的詮釋;另有一些則非常關心社會時事及弱勢社群的行動派,主張民粹主義並反建制,這與以「聖經無誤」為由建立一世界劃一的標準價值觀的宗教道德相掛勾思想陣營 — 基督教 — 成了最正面的衝突。
「聖經無誤說」為今天主流基督教信仰之刻心,如此「無誤」的定義在基督教中是按情況可調較的,在一般情況下為「神的絕對啟示」,是內容一字一墨的無誤,涵括了《聖經》描述過的所有人和事、律法規條、道德標準、實用科學及世界觀等等;當《舊約》尤以《申命記》和《利未記》中出現與今天社會不能應用的律法規條,這樣就會以保羅主張「律法叫人死」之說去「包容」舊約律法規條不能無誤地應用的尷尬狀況;當《新約》尤以保羅書信出現一些連保守教會也難以實行的規條(如女性當蒙頭,女性不可講道),此時他們會以獨有的「文本主義」(不同於哲學中的「文本主義」) 以排除《聖經》中「文化差異」所造成之「誤」,這些「文化差異」的甄選乃是取決於教會權力架構上層(牧者、傳道人)之個人主觀理解和意願。就是說,「無誤」不在《聖經》,乃是在借助《聖經》拱衛自身權力人士的渴望 — 自身無誤。
基督教竭力調較此「無誤」的定義並提倡以科學思考論證《聖經》內容,好讓《聖經》能在全球同被福音化後作為世界劃一的標準價值觀之唯一依歸,然而過程卻是未盡如人 / 神意。世界日新月異的不斷前進,像「文本主義」般的釋經讓步亦減卻不了《聖經》與普羅大眾社會價值的根本矛盾,每當觸及《聖經》道德標準無誤之議題就倍顯其價值標準在今天應用實屬不合時宜;與此同時,部份教會權力人士「時空亂流」下誤以為他們已完成全球福音化之大業,《聖經》已成了評審世上一切之獨一無誤規範,他們以高舉《聖經》竭斥他人如何不合乎《聖經》教導為神權象徵,說穿了還不是借助神權的美名作包裝去將自己封建的想法強加在他人身上,以保其自身權力架構之高位,莫論他們自身有否表裡不一情況。《投訴聖經大行動》所反對的目標不是那「人類文明一部分」的《聖經》,真正的對象是借助《聖經》提倡反智社會價值以建立利其自身的權力架構之人士。所謂的「反基督教」,亦就是對的從上至下單向權力架構對社會負面形響的反思。早於第一世紀已出現了如此敢於挑戰基督教權力架構並直指其反智價值之危害的人們,他們常被統稱為 — 「靈知派」。
《投訴聖經大行動》有感
標籤:
宗教分享,
明日黃花,
Zeke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3 留言:
Zeke,很高興你點出問題所在,我也想談談自己的看法。基督徒的自以為是或剛愎自用,其實只能在偶性的層面上說(per accidens),但這不是基督徒的本質(per se),很多人似乎把兩者混淆了。
至於把現代信徒的罪行歸咎於古已有之的聖經,就跟把歷來中國人的劣根性回溯到儒家或孔子一樣,都犯了「誤時序為因果」(post hoc, ergo proter hoc)的邏輯謬誤(而且錯得相當明顯和笨拙)。
當然,如果說這種謬誤能「刺激思考」的話,我絕不反對,但我期望大家所思考的,是謬誤之所以為謬誤之因,而不是謬誤的內容本身,或由此而觸發的無謂聯想。
投訴聖經這遊戲,如果真和中大事件有關的話,那麼某些參與者的目的,就應不在打倒聖經,亦不單單是指向那些「借助《聖經》提倡反智社會價值以建立利其自身的權力架構之人士」,更是要乘機戲弄一下審裁處。
這些參與者不見得就是反基督教人士,但經此一搞,如果他們沒仔細分辨其批評對象,而只是漫不經心地把聖經、成熟信仰和明光社捆綁在一起的話,相信他們日後對聖經及教會的印象也好不了哪裡,而社會其他人士亦然。結果是什麼?大概就如英諺所謂"throw out the baby with the bath water"。這根本是雙輸局面。為什麼會弄成這樣?大家不妨慎重思考一下。
一般被批評o既基督徒「特質」,顯然就唔係基督徒o既本質(就算大量基督徒係咁都未能充分證明)
原因我反而認為係(主流)教會o既手法,因為我認為好多基督徒連聖經都未睇熟,聖經又點能夠影響到佢o地.....
另外,早前揭過o下楊牧谷本《基本信仰與超凡生命》,有一句咁寫:「我們知道,對新約時期的教會威脅最大的,莫過於諾斯底主義。諾斯底主義不單是一哲學流派,它同樣是人類思想中的陰暗面。」
我睇見「陰暗面」三個字,真係打o左個突
第一段中提到的「小心」是指什麼,我有以下領悟:要小心由自己以為是撒旦爪牙的人指出自己對聖經知識貧乏得慚愧,更要小心由他們指出自己的行為離經叛道得連教外人也不如。
(之前我曾以寫文章來探究時下的所謂基督徒有多麼的遠離耶穌的教訓,結果收穫是頗為豐富的。)
回應倉海君的留言:那句諺語似乎用得太濫,似乎成了教徒逃避了解持相反意見者的擋箭牌。教徒統稱為「反教者」(某程度上只是非教徒的別稱)的人其實並非他們想像中的一致,「反對」基督教的重點和程度也很不同。要繼續以某個方便的統稱看待他們,還是深入了解他們個別的見解,則是你的決定。
還有,支持送檢的並非只有所謂的反教者,更是連有些基督徒也有份。所以請別把事件簡化為「反教者的又一行動」好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