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ffee, or tea

標籤: ,

香港電台的《首作影畫》, 今晚介紹的是《咖啡, 或茶》

Coffee or tea? 在飛機上常會聽到的問題。上語文課, 頭一個月內一定會教的一條問題。

但我想談的, 不是飛機也不是上課, 而是, 這齣《咖啡, 或茶》頗不錯。

故事改編自蔡浩泉的同名短篇小說。應該不是一個太複雜的故事。兩男一女, 面對著我們日常都會觸碰到的: 關係, 過去 (等)。電影crew是演藝的學生。由於節目只輯錄電影的一些片斷, 也沒有讀過小說, 我無從得知導演的功架。但鏡頭的運用很合我意。

看得出鏡頭的運用頗用心, 想將觀眾帶進電影裡。有些電影(戲劇亦然)會令觀眾自覺到觀眾的身份, 觀眾很清晰地意識到, 自己正在(偷)看(其他人說)一個故事。有些電影/戲劇則帶觀眾走進故事, 讓觀眾溶入那個世界。這其實與鏡頭怎樣調度有關, 因為不管我們的思想能達多遠, 在電影院中, 我們看到的, 畢竟就只有這麼一個長方框。鏡頭無法控制我們看到甚麼, 但它能控制我們看不到甚麼; 它間接地賦予我們一個角色。從節目播出的電影片斷中, 我瞥見一種 “親身感”, 彷彿我也在這個故事中, 是一個隱形的角色, 和主角們一起呼吸。個人較喜歡這種表達方法。

就片斷來看應是齣 “少說話多做事” 的電影(希望事實上也是)。這也很合我口味。如果拍電影只不過是在我面前放幾個人不停說話交待劇情, 你不如給我小說我自己看 - 當然, 若電影對白的鋪陳精彩如The Man from Earth那又另作別論。

我總相信,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產生誤會的一個主因, 因為, 人們對語言太不敏感了。我們太習慣了 “語言” 的存在, 忘了這其實是一份珍貴的禮物。人們沒有用心地使用它, 別人說話時, 也沒有用心地了解 - 香港人許是太忙了? 人們沒有為意語言的intertextuality, 我聽的根本不是你想說的, 誤會便由此而起。所以, 我向來支持在演出(電影/戲劇)中, 多些用肢體, 或音樂, 或圖像, 或場景去交待故事/訊息, 少用語言。肢體, 音樂, 視覺 (場景/圖像), 這些都是些較為需要用 “感性” (對比語言的 “理性”)去理解的 “語言”, 換句話說, 它們當更能穿透我們的心, 將訊息帶到我們內裡 - 一種直覺式的感應, 而不是讓我們困於語言的謎宮, 從而忘卻看故事的樂趣。

節目中訪問了導演關文軒, 他說, “可能觀眾會覺得, 這電影跟以往所看的不同…希望觀眾可以考慮到這是學生的作品, 考慮到這是師生一個學習的機會”。我想, 他的意思是, 觀眾看到這齣電影會是普羅大眾心中 “非主流” 的電影, 若不喜歡, 至少也考慮到這是學生的作品? 但我想, 嗯, 你拿得這齣作品出來, 應對它有多點信心。事實上, 就片斷來看, 我覺得, 至少, 鏡頭的調度真的不錯呀。楊淇與陳兆禧好像也演得不錯。

1 留言:

trojan.exe 說...

加油。